破解三农问题之道——李昌平钥匙
2000年3月,身为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的李昌平,上书朱镕基总理,反映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从此“三农”作为一个词汇进入我国社会政治范畴中,成为全党和各级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党中央连续17年1号文件都讲的是三农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动员全党全社会的力量开展农村扶贫工作。
然而,农村贫困现实依然很严峻,虽然大多数贫困农民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已经脱贫了,但他们生活还处于一个低水平状态,且收入不够稳定,极容易返贫。农村中撂荒面积依然大范围的存在,中西部地区甚至达到30%以上,撂荒土地不是我国粮食多的不用多种地了,2017年以来,我国人均进口粮食已经达到200斤。这一巨大反差现象让人心疼。农业衰败了,中国粮食不能够基本自给,这可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兴旺的根本大事呀。
为什么党和政府费大力气抓三农工作,却没有根本扭转农村、农业的落后面貌呢?原因何在?李昌平新出版的专著《村社内置金融与内生发展动力》,对此作出了解答,并且提供了解决三农问题之道——李昌平钥匙。
李昌平钥匙的要点是:首先必须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在党支部领导下成立合作社,在合作社里内置金融,利用资金的力量将农村、农民手中的土地、房屋等各种资源,变现为货币化,自由交易,村集体利用合作社收储回来的农民承包地和房屋等各种资源,采用各种方式深化利用。对收储回来的土地,可以采用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形式自己经营,也可以对外发包经营。对收储回来的农舍,改造装修后,可以开农家乐,可以向城里人长期出租,或者办养殖场、工厂和企业,将农民的死物变现为活钱。村民将土地等资源变现为活钱,不是变相出卖土地、房屋,只是一种抵押贷款形式,没钱了可以向合作社贷款。还回贷款,作为合作社的股金,继续分红盈利,土地承包权和房屋的产权始终在自己的手里,性质没有变,只是把经营权、使用权转让了而已。同时,利用合作社这个平台,可以为村民统一采购、出卖农产品,村里集体有了参与市场的竞价、定价权,节省了生产费用,提高了农产品的销售价格,扩宽了销售渠道。有了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了,党支部和村委会开展工作有了抓手, 在村庄里实现了产权、财权、事权和治权的统一,乡村振兴工作真正落实到了实处。
在李昌平看来,目前农村出现的疲软无力的状况,是由于农民组织无效和合作金融无效,直接导致了农村产权、财权、事权和治权的混乱和丧失,使村委会和农民丧失了主体性和自主性所致。我们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为了谁,依靠谁没有搞清楚所致。
在李昌平看来,我国几千年传统农业是家族共同体。是家族共同体主导的血缘熟人社会。家族共同体是以崇拜家族祖先为信仰形式,以血缘关系、家族财产和家族事物为纽带,以维护家族利益及光宗耀祖为核心价值结成的共同体、地缘性集合体。
毛主席一代共产党人将家族共同体主导的社会改造成村社一体社会,对传统乡村社会进行了一次根本性的改造,以村社为边界,建立起以地缘、水源、业缘关系为主纽带,以亲缘、血缘、熟人关系为辅带的村社一体化共同体社会。实现了土地村社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产权、财权、事权和治权的统一,将村社经济发展、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三种职能于一体。国家通过人民公社体制,有效地开展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了农业,使农民过上了稳定有保障但还没有完全摆脱贫穷的生活。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国家实行计划经济,通过工农产业剪刀差政策,农业为工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资金,使我国发展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产业体系,用20年的时间走过来资本主义国家200年的发展道路,历史功绩不可否认。按照毛主席当初设想,到20世纪六十年代末,将改变以牺牲农民自主性为代价而获得的国家自主性,由以农补工改为以工补农。但这一设想没有实现,导致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失效。
改革开放后,农民取得了生产经营主体地位,焕发了生产积极性,粮食等农产品增加了,农民生活改善了。农村为工业提供了充足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村集体提供了廉价的土地资源,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但外向依附性发展道路使我国付出了极为严重的资源代价、环保代价、社保代价。以牺牲农民主体性而实现国家强盛的想法,是极其危险的。目前农村,维持村社一体化共同体存在的土地集体所有制和集体经济——产权和财权被掏空、架空了,其事权和治权也随之名存实亡。农村社会千百年来首次出现了无主体主导的社会,小农“政治贫民、市场贱民、社会流民”趋势日益凸显,农业和农村经济非农(民)化趋势日益明显,社会从有序到无序的趋势也日益明显。中国依然还有9亿多农村户籍人口,农村9亿多人的问题是中国现代化最大的任务,9亿农民是党和政府的最重要执政基础,党和政府是万万不可将亿万小农交给市场、社会而甩手不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凝聚起9亿农民的力量,把农村建设好、发展好、治理好,让农民自主起来,成为新农村的主人,生活富裕起来。
一盘散沙的小农必须重新组织起来,这是解决农村问题,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条件。党和政府抓三农工作,抓谁呢?当然只能抓党支部和村委会,由党支部来领办合作社。在合作社里内置金融。这样就实现了农村组织有效和金融有效,就可发挥出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改革开放前的农村,人民公社、信用社和供销合作社三社并存,按照党中央当初的设想,这三个社都是农民的集体经营组织。我在农村亲眼见过农民手中保留着的加入信用社和供销合作社的股权证,但后来这两个社背离了集体民办的性质,不给股民分红了,未能更好地为村民服务了。如今,连信用社名称都换了,变成了商业银行,几乎不再对弱小的农户放贷了,农民生产生活贷款无门,农村发展缺乏资金,村里办的内置金融合作社就解决了农民缺资金的问题,同时也让部分村民多余的资金就地可以存放,多生利息。让资金从城里流回到最需要钱的农村中。没钱难办事,乡村振兴没钱办不成事。合作社由于是只在本村放贷,村民的土地房屋都可以作为抵押资金,再加上由亲戚熟人担保,放款安全性很高。内置金融合作社是对我党带领亿万农民群众创办的农村合作社(人民公社)、信用社、供销合作社的一种历史性的恢复,同时也吸收了日本、韩国等国发展农协的国际经验,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代表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新时期农村工作的一项伟大创新,对建设新农村必将会发挥出重大的作用。
村社内置金融合作社的做法是:当地政府无偿拨给村委会一笔种子资金,村委会将这笔款作为集体资金入股合作社,动员乡贤和村里的老人入股,发动村民现金入股,村民以现金、承包地、住房等各种资源折算现金入股。合作社资金贷款发放给本村人,不对外扩展贷款业务。内置金融合作社以行政村两委成员为骨干、以乡贤和老人为基础,以弘扬孝道和乡贤文化提升熟人社区信用成本,确保信用合作安全有效。是村里的“人民银行”而不是村庄的“财政部”,经营主要依靠村里的老人来管理,挣回来的利息优先给入股的老人发敬老金。比如,承包地按照市价评估每亩3万元,入社村民就可从合作社贷款3万元。村民进城走了,其房屋也可入股或抵押到合作社,变现为活钱。合作社收储的回的土地、房屋不直接经营,而是转给行政村里办的其他专业生产合作社和其他单位和个人经营。合作社是一个纯粹的金融组织,自负盈亏,有着严格担保经营制度。
内置金融合作社主要功能是:资金存储功能,财产抵押贷款功能,资源资产及产品收储功能,产权及成员权变现功能,线上线下统一采购及配送功能和产品销售等。“资金互助促发展,利息收入敬老人”,是建立内置金融合作社必须坚守的核心理念和宗旨。合作社产出的收益的20—40%拿出来孝敬老人,把孝道找回来,把传统文化找回来,首先奠定村庄发展的文化道德基础,也是合作社得到村庄各个层面的人支持的内因。
按照李昌平的说法,中央财政近年用于三农的转移支付,每年高达2万亿,但由于乡村存在组织无效的原因,造成了中央扶持三农工作的资金千金拨不动四两的现象。有的资金成了城乡资本围猎的对象,滋生腐败,见不到实效,农民未能真正受益。如果将其三分之一资金投入到村办内置金融合作社里,就会起到四两拨动千金的作用,不但可以保本生利,而且一下子就把村民组织了起来,把整个农村就搞活了。
按照我国现行法律,城里人是不可以自由买卖农村的土地、农民的房屋,有了合作社这个组织,城里人就可以方便地转包农村的土地和转租农民的房屋,这就打破了城乡交流的一些壁垒。
河南省信阳市郝堂村是李昌平十多年前抓的试点村。郝堂村是一个有2500多人的贫困山村。2009年,李昌平拿出5万元,政府匹配10万元,成立了夕阳红养老资金互助社。先后用互助社资金收储村民土地310亩,用于新农村建设,到了2013年,该村就获得了住房城乡建设部授予“美丽宜居示范村”的称号,成了一个乡村旅游的胜地,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09年不足4000元增长到2015年的2万多元。村集体资产总规模超过了8000万元,互助社累计为老人分红139万元,还积累了80 多万元。村支部书记胡静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13年8月,李昌平走进湖北省鄂州市张远村。该村属于典型的丘陵浅山区,1600多口人,占地4000亩,标准耕地年租金每亩100元,一般农田租金80元以下,大量农田处于撂荒和半撂荒的状态。按照李昌平的提议,村里成立了内置金融合作社,梁子湖区政府投入种子资金100万元引导,李昌平所在的乡建院匹配资金30万元,“钓”出乡贤的敬老资金15万元,优先老人入社,每股2000元,同时也接受村民现金入社。或土地入社(存款、股权、托管),或房屋入社(存款、股权、托管),2013年年底开业,不到三个月,全村有近1000亩承包地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连片“存入”合作社,每亩地年租金220元 ,估值8000元,土地确权变得简单了,以确权、确利、不确地的方式确权到户即可。村民每亩土地有8000元的贷款额度,入社两年后增到每亩1.5万元抵押贷款权。合作社完成村民承包地收储后,有家公司转包走土地,每亩地租金提高到400元。2018年,该村合作社仅上半年的放贷款规模就达1100万元,当年仅利息收入可达100万元,利润40%分给老人优惠股,每股可得2000元,合作社积累60万元。
李昌平是以乡建院团队来开展工作的,目前已经在全国23个省市建立了200多个内置金融合作社,撒下星星之火,来日定会燎原一片。
《村社内置金融与内生动力》是一本石破天惊的奇书,李昌平是一个身怀远大使命,行事不拘一格的奇人,读奇人所著奇书,定会有不同凡响的感受,尤其是从事三农工作的人,不能不看这本书。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