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建筑:双一流不是吹出来的
我国的重点高校建设工程,从211,到985,到双一流,定的目标是越来越高,这是好事,然而如果是越来越敢吹,则不是好事。
历时5年的双一流首轮建设期收官,各高校组织专家进行成效自评,出炉了这一张引发无数网友吐槽的表,三十余所高校全部放了卫星,不同程度地被鉴定为世界一流水平。
其中底气最足的是清华大学,结论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好吧,作为我国最高学府,近年来世界排名不断上升,姑且认可。然而与清华自信不相伯仲的大学冒出来一串,譬如中国人民大学“整体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具备了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特征”,南京大学“总体实力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同济大学“全面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真是令人汗如雨下,这口气比真正进入世界百强榜的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还要高调啊。
其他高校虽没敢明确自称建成世界一流,但是不同程度地使用了文字技巧,“全面、圆满、全方位、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成为标配措辞,看得人是头晕目眩。
此表引发网友大量嘲笑,教育部不得不出面回应称“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和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中新网)
这本是常识。互联网时代信息通畅,不存在盲目自嗨的空间。目前世界一流高校的几份权威榜单中,中国高校进步很快,是不可否认的,但是百年的差距不是几十年就能拉平。目前,公认进入全球TOP100的中国高校还屈指可数,大家都知道的事儿,咋敢吹呢?
提到世界一流,人们首先想到哈佛、剑桥,你的排名跟人家隔着好几百位呢,咋好意思呢?很多名校都拥有几十位、上百位的诺贝尔奖得主,咱全国才几个诺贝尔,还都不在高校里,咋撑得起这么多双一流呢?
双一流是干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教育部解释称,这一轮口径来源于各高校的自我总结和自我评估——坦白说,这方法就不科学。这么大的课题,咋能自我评估呢,评估肯定要客观、公正、统一标准,才有起码的公信力,中学生考试都要全市统测,岂能放任各自去吹呢?
自评阶段不是理由,自评阶段根本就不该有。这是我们形式主义套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早该剔除。建设世界一流,完全可以全部采用客观标准。国际上那些权威榜单,不都是根据公开数据远程打分的么,谁跟你要自评报告了?
我们要做世界一流,首先要跟世界接轨。国际上的权威期刊、奖项都摆在那儿,去争取就是了,一步一个脚印往上走,走到哪一步,地位自然就有了。而如果要我们自定标准,那最好别叫世界一流,你都不跟世界玩儿,直接叫宇宙一流得了。
近年来,我们有上升,经济上升是主要的,科学文化上升是扯后腿的,不服不行,尤其基础科学方面。不要因为我们有钱了,诺贝尔奖也不看不上了,百花奖也能取代奥斯卡了,世界不认你,你也不认世界,建设“世界一流”又图啥呢?
钱可以暴发,文化无法暴增,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科学家要用一代人的时间来培养,现在还不是我们收获的季节,这急不得。日本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经济腾飞,四十年后的新世纪诺奖才开始爆发,这是规律。而我们改革开放才刚40年,前期还相当艰难,腾飞也就20年吧。当日本富得可以买下美国的时候,诺奖方面还没有开始开挂呢,这个滞后性是绕不过的。
我们需要踏踏实实的精神,才真正能达到高质量,浮夸风只能产生负影响。近年来论文造假、学术腐败等乱象,正是急功近利的反映。我们国际获奖的不多,自命的大师却不计其数,如今自命的世界一流也满地跑了,这是我们整体浮躁的投射。
作者:纸上建筑
2020年9月25日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