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友杂谈

陈俊杰:中美俄新冷战博弈均衡

作者:陈俊杰 发布时间:2021-11-16 08:41:07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2021年11月3日,“今日俄罗斯”网站刊出《五角大楼称,世界将有三个“大国”,美国将受到“挑战”》一文援引美国某高级将领的话说,世界正在重塑成“三极格局”,即只有美国、俄罗斯与中国是“大国”,美国军方将中国看作新的三极格局中的“主要对手”,美国必须“重视”保持自己的影响力。

  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米利认为,“在三极格局下,维护大国间的和平将比冷轧时期困难得多。”他特别强调中国对美国的挑战:“中国人有中国梦,他们欲向1945年二战后出现的以‘规则’为基础的‘自由主义秩序’发起挑战。他们想改变秩序”,而“这将是未来10年到20年的切实挑战,非常严峻。”面对美国大国战略的两面三刀,中俄两国坚持亚欧大陆统一战线才能避免美国坐收渔利。2021年10月11日,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刊出《为了对抗中美,让“势力范围”再次伟大》一文,盗用普京于2020年1月23日在耶路撒冷会议上的缔结“新雅尔塔协议”的提议恶意曲解,扬言“在这样的协议下,世界将被划分为多个区域,而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主导区域,并且都有一个首要目标——促进大国稳定与和平。”进而,“如果‘新雅尔塔协议’成立,美国将保留最大的势力范围,包括整个西半球、西欧、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些地区将继续受到美国‘核保护伞’的保护;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将包括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塞尔维亚、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和利比亚;中国的势力范围可能包括朝鲜、巴基斯坦、阿富汗、东南亚以及六个(由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独裁者领导的)非洲国家。”由此,“美国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有前瞻性的大战略,并将其重新集中在保卫美国的核心及重要利益上。为应对这一前所未有的国家安全困境,美国领导人必须以战略紧缩和离岸制衡。此举能够保护美国宝贵的财富以及有限的军事资源。同时,将减少与中俄之间的矛盾,避免不必要的战争风险,从而建立一个更安全、更有保障、更和平的世界。”美国为了分化中俄两国而策划新的“三国杀”,目的是重新确立美国别无分店的超级大国地位。中国的势力范围越来越小而不能与“一带一路”倡议覆盖范围相提并论,暗示普京惹不起美国而基本保留了美国的传统势力范围,对中国则只划出从东北亚到东南亚的一个狭长地带。这是俄罗斯造成的,不是美国的套路,美国也是“让势力范围再次伟大”的对抗对象!所以,“美国领导人应立即对中俄表明态度,表示美国不会对台湾或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等问题进行军事干涉,美国需要放弃未来对中俄势力范围的军事干涉。此类行动将加强美国的安全,从而大大降低中俄对美国本土发动攻击的机会,同时增加中俄之间的裂痕和分歧的可能性,并且以彻底分裂中俄联盟为主要目标。”相反,“如果没有美国激怒中俄两国,中俄历史上的敌对关系可能早就恢复了。”但当今世界格局并不是中美俄三极,而是美国VS中俄超盟+摇摆不定的欧盟。中俄两国没有严重的利害冲突,所以才有高水平高度互信的基于双方共同利益的不是同盟胜似同盟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一关系的基础不是分裂而是团结,不是相互倾轧而是同舟共济,不是美国压力下的“临时搭伙”而是有内生动力的“长期结伴”。2021年11月6日阿科波夫发表《向俄罗斯宣布“三国世界大战”》一文直指“三极世界”的“理念本身有公然的挑衅性”,揭露美国的战略企图是“中国在东、俄罗斯在西,全球领导者美国高高在上(但需要更新军事战败以便维持霸权)。”而“中国俄罗斯发起的挑战只是一种回应措施,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强权政治、横行霸道、厚颜无耻的后果,而这种做派正是大西洋精英全球霸权思想的本质。”然而,“世界不是三极的,在对抗美国、剥夺其霸权地位的计划中,中俄站在一条战线上。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世界是两极的,它要更加复杂多样。新的世界力量势将是多极的。中俄两国无意在新世界中占据美国之位,而是想塑造一个原则上没有霸权的世界。”当然,“倘若美国能明白这一点,它将是未来世界秩序的权力中心之一。如果不能,美国将输掉一切。”美国渲染“中国威胁论”时总是一副惨兮兮嘴脸,如今又加进来“俄罗斯威胁论”,何以然?冷战结束后美国有两种新的战略选择:一是继续以中国为对手发起第二次冷战,二是拉拢中俄两国构建美国主导的大国霸权体系。新冠病毒“全球化”导致美国单极化霸权崩溃,米利眼里的“三极化时代”意味着美国正在逼近第二个战略选择期:一是继续以中俄两国为对手,拉拢欧盟、日本等盟友搞第二次冷战,二是拉拢中俄两国入伙,但又靠欧盟、日本防止其崛起而摆脱美国的殖民控制。现在美国在这两种战略之间举棋不定,因为任何一种战略选择都有可能断送美国经营近百年的世界霸权,美国实力的衰落而底气不足是其要害。当然,美国还有第三个战略选择,那就是四处放火,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而坐收渔利。但亚欧大陆有上合组织,美国无法插手。叙利亚战争就是美国在这种战略指导下发动的,结果反而暴露了美国的战略虚弱而加速了美国霸权的崩溃。美国现在的敌人似乎是中俄两国,但二者都是美国无法彻底征服的,而欧盟、日本与韩国是已被美国控制的,是美国加入二战的战利品。如果欧盟、日本与韩国趁美国与中俄两国对抗陷入僵持局面而加速崛起,美国就会失去更有全球影响力的盟友基础,直至不得不退回美洲大陆而沦为地区性大国。美国联合中俄两国则至少能维持美国在世界三极格局中一极的地位,彼时美国还是全球大国。到底该何去何从,这就要看美国最近的战略选择了。根据美国的国家性格,美国从来就是一个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国家,这就注定了中俄两国还要与美国斗下去,直至美国做出理智的战略选择。

  2021年11月7日,拜登政府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接受美媒采访时表示,中美关系“不是新冷战”,称美国想与中国“共存”。这番表态首先表明美国的“新冷战”战略彻底破产。其次也显示出,美国在一定程度上阶段性、战术性地寻找与中国转圜的空间。美国拜登政府上台后对付中国的前两次出招,最终都被中国粉碎了。第一次是在安克雷奇会见时,美国要求中国“从实力地位出发”与美国打交道。此后又在多个场合提及。在被中国严正驳斥后,美国现在也基本不提这一没实力的“实力地位”了。随后美国又抛出“新冷战”的提法,这一提法更是被各方不看好。因为冷战首先没给这个世界留下好的印象,大家都不喜欢冷战。中美之间的经贸、人文、科技联系也非常紧密,两国之间也无法形成完全对立的意识形态斗争,所以尽管美国想挑起“新冷战”,这种游戏没人乐意奉陪。当然,拜登放弃的只是“新冷战”的斗争模式,美国没有根本放弃遏制中国的目标。沙利文直言,美国政府过去的政策是希望改变中国,但这是个错误,这不是拜登政府的目标,美国不希望改变中国。但沙利文又说,“美国现在对华政策的目标是,在可预见的未来内建立一个环境,(建立)一个两大国都能有操作空间的国际体系。”“我们想要的是那种‘共存’(状态)。”美国这是换了一种说法,把与中国的竞争说成了“共存”,把中美的“新冷战”换了个好听的词,其本质却没变,就是在美国设定的环境里要继续跟中国竞争(遏制中国)。美国所谓的“与中国竞争”就是不带中国玩,把中国排斥在市场、供应链、技术标准、制度价值之外,把中国塑造成异类,孤立中国,从而达到遏制中国的目的,这与“新冷战”完全是一个路数。针对这套共存叙事,拜登政府还准备了更多的平台与套路,主要包括接下来要召开的民主峰会,让所有的民主国家参与,并把中国排除在外。同时,还想大打一把台湾牌,以此来打断中国和平崛起的进程。无论拜登发明的是“实力地位”、“新冷战”还是要“共存”、“竞争”或“民主”,中国务必抓住中美博弈的根本无非两种,不是战争就是竞争,其中竞争一项对中国尤其有利。美国所谓的“与中国竞争”就是相对较长时间的经济科技较量,通过这种较量决定实力地位。中国目前在这种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经济规模稳步扩大,产业链也不断升级,如果不出意外,超越美国就是时间问题。即使不能很快超越美国,中国也没有以此为目标,现在要的只是发展自己,与美国无关。一直感到紧张的是美国自己。在这种竞争模式下,中国要防范的主要是美国拉小圈子、搞新标准,新成立小群,把中国排除在外。现在中国要做的就是坚持对外开放,把中国的利益惠及世界,让世界各国都乐意跟中国做生意。面对拜登挑起的“新冷战”,中国无疑还将是防守的一方,但中国毕竟又是现有国际秩序的利得者。拜登是国际和平的新式挑战者,企图“修正”现有国际秩序,所以要付出的更多,要取得成功也更难。从时到势,意识形态博弈主导权都在中国这边。

  2021年2月1日外交部回应美匿名涉华报告:搞“新冷战”逆时代潮流而动不得人心,该报告以匿名方式发表,充分暴露了美国政客的阴暗心理与懦弱心态。在当今世界搞传统的意识形态对抗显然是逆时代潮流而动的,叫嚣对中国搞政权更迭而遏制中国注定是痴心妄想。一切在中美两国人民之间散布敌意、试图将中美关系推向对抗冲突的势力,必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注定要一败涂地。

  2021年3月28日“今日俄罗斯”网站刊出《新冷战的意识形态基础一清二楚,这次西方列国似乎是输方》一文,作者萨穆埃利强调认为北约外长布鲁塞尔会议与中俄外长桂林的会谈凸显了“新冷战”主角之间的意识形态分歧。一方以美国为首,包括英国与欧盟及北约多数成员国,赞同所谓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以中国与俄罗斯为首的另一方则赞同“国际法”——相关原则被写入《联合国宪章》。西方阵营热衷于谈论“价值观”“人权”“推进民主”。这本质上是为干涉他国内政找借口,哄骗他国服从美国及其盟友的愿望。这种意识形态迥异于以中俄为首的国家集团的观念。后者坚持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不威胁使用武力、不诉诸单边制裁等。“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只为创造规则的西方各国的利益服务——这些规则可随用随弃。制定“规则”的少数人,就包括北约。其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近日宣称,北约就是要保护以规则为基础的秩序,这种秩序正受到中俄等挑战。但北约从未为其过去30年造成的破坏、流血与混乱道歉,对国家利益或国家主权也不感兴趣。北约大国对世界的做法是,遇到不喜欢的就制裁。与之相比,中俄不威胁、不使用武力,也不以制裁代替外交,不寻求胁迫别国加入正式或非正式的军事联盟。他们对《联合国宪章》原则的拥护,正赢得拥护者。两国曾与若干其他国家以新成立的“捍卫《联合国宪章》之友小组”的名义发表声明,目前已有十多个国家加入。《联合国宪章》中的国家主权原则,显然对没融入西方联盟体系的众多国家有吸引力。在联合国安理会关于缅甸问题的辩论中,上述双方对别国内政的不同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美英急于利用缅甸危机对付中国,试图将军事接管定为“政变”,并威胁制裁。而中俄拒绝这样做,坚持任何声明都不能超出谴责“对和平抗议者的暴力”的范围。值得注意的是,中俄的立场得到安理会现任成员印度与越南的支持。这场“新冷战”中,中俄两国还帮助那些西方单边制裁的受害国家。“新冷战”的意识形态基础日渐清晰,但与第一次冷战不同,西方国家可能会发现自己是注定要输的。

  2021年8月3日俄罗斯《独立报》刊出《中国不再惧怕美国》一文。该文作者,作者塔夫罗夫斯基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伟大的领导的中国取得的成就。字母歌对中国发动贸易战以来,美国将新冠溯源政治化、创造“中国阴谋论”并与他的盟友们频繁来到南海、台海挑衅,中美对抗已不局限于经济领域,而是全方位、多领域的对抗,这一对抗与美苏冷战十分相似,全球越来越多媒体在描述当今中美关系时将其描述成“新冷战”。如今,中国已与美国开始意识形态之争,这也是中国与美国最重要的争夺与对抗。当年美苏冷战的起因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与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争,而后扩散到经济、军事、政治等各个领域,美苏冷战实质上是意识形态之争,最终目的是为了消灭对方的意识形态。今天中国取得的一切成就,究其根都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中国举国上下思想统一、万众一心,凝聚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终身的宏伟力量,正是美国担心与惧怕的根本原因。第一,如今中国的治国理政思想符合中国国情,是经得起历史推敲的。在刚建国时期,中国照搬照抄苏联模式,虽然在短时期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导致中国的重工业发展过快,轻工业发展速度与重工业发展不配套,人民生活水平不高以及完全的国有、公有经济造成了人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后期经济发展速度缓慢。早期建设的经验,表明了苏联模式并不适合中国,中国不得不探索出一套与其国情相适应的发展之路。而如今高速发展的中国,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与前瞻性!第二,中国在这些意识形态的指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近更是进入到高质量增长模式;中国加入SDR货币篮子,人民币国际化不断提升;对美贸易顺差大等等。在政治上,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不断完善,人民享有更多、更自由的权利,更是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在科技上,中国已逐渐补上了“欠账”,“两弹一星”等科技成就,引得世界瞩目。在国际关系上,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受到全球绝大部分国家拥护,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在民生上,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很快便有效遏制了新冠病毒在国内的传播,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中国更是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消除了绝对贫困,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面对中国的复兴之势,以及全面发展,美国坐不住了,开始打击、遏制中国发展。但美国当前的处境已是危机四伏。美国一直自诩是世界上最民主、最尊重人权的国家,但现在美国两党政治混乱,国内因历史问题积压的社会矛盾集中爆发。现在美国人民,全世界人民在疫情危机之中,看清了资本主义官僚体系的真面目,并对西方文化体系产生了信任危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从本质上讲,是为了实现西方利益的最大化,而平民百姓无疑将会成为资本主义成长道路上的“牺牲品”。如今,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向世人证明了“中国道路”是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是不可逆转的。

  2021年9月21日拜登出席联合国大会时宣称:“我们不是在寻求一场新的冷战,也不是在寻求一个分成泾渭分明集团的世界。”经过半年多的调适,拜登政府已形成一种以竞争性共存为方向、以新平衡为目的的新战略,中美关系陷入僵局的根源正是在于美国一些人把中国当作“假想敌”。基于当今中美关系现状与“大国竞争”需要,美国各界特别是智库积极为拜登政府出谋划策。归纳起来,主要观点有如下三点:第一,美国存在着夸大中国威胁的情况;第二,与中国竞争会让美国付出巨大的成本代价;第三,美国对华战略有长期性。拜登政府应立足长远,通过分阶段、长期竞争来削弱中国;而维护、利用与发挥好美国现有的技术优势,在技术层面严控中国发展,将成为美国短中期的重点。一个中心:长期在竞争中共存,这是拜登政府国内政治需要与国际影响力相平衡的结果,虽然包含在某些领域与中国加强合作的成分,但仍然是以竞争为主调。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联盟围堵、经济束缚、军事遏制与科技“脱钩”。不同于前任对华“极限施压”,拜登政府的竞争性共存战略,以竞争为主导、以合作为辅助,目标在于把控竞争烈度、减少成本与风险、形成有利于美国的中美关系新平衡。

  2021年10月31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罗马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时表示,拜登奉行错误的对华政策导致中美关系急转直下。台湾问题是中美两国之间最敏感的问题,一旦处理失误将对中美关系造成颠覆性、全局性破坏。最近台海局势再度紧张起来,美方多次称这是中国改变现状造成的,但这完全是贼喊捉贼,是对国际社会的严重误导。王毅强调,台湾问题的真正现状是中国只有一个,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国家。历史经验已多次证明,任何对这一现状的改变都将严重损害台海地区的稳定,甚至诱发台海危机。当前台海局势的症结主要是因为台湾当局屡屡试图突破一中框架,而拜登对“台独”势力的纵容支持也难辞其咎。制止“台独”倾向的发展就是在维护台海和平,中方奉劝美方要充分意识到“台独”挑衅的严重危害。中方要求拜登奉行真正的一中政策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要求拜登严格履行对中方所作的承诺而不是背信弃义,要求拜登将一中政策真正落实到行动上而不是出尔反尔两面三刀。

  2021年11月14日,在格拉斯哥举行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会议主席沙马敲下象征协议达成的木槌,COP26《格拉斯哥协议》达成。只要气候变化与中美俄等大国的气候变化行动不断推进,欧盟、日本与韩国等小国的经济衰退就会加速。如同老冷战中美国战胜苏联的胜负手在于突破意识形态的藩篱联中抗俄,中美俄新冷战的胜负手在于欧盟、日本与韩国。只不过此次前三者的重头戏不是如何拉拢联盟,而是如何抢占后三者的衰落带来的国际红利。气候变化行动必然带来的小国持续衰落甚至突然崩溃,中美俄三国都会获利,甚至世界多数国家都是受益者。“后疫情时代”的国际格局从危险不可测的“三体问题”蜕化成简单可控的“三极问题”,不可预见的危及全人类事件发生概率大大降低。尤其是中美两国在COP26之外先签定中美格拉斯哥宣言,俄罗斯势必跟进。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主任杜如松的《长期博弈》一书认为,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制定大战略,目标是取代美国霸权,最终实现在区域甚至全球层面的霸权。中国取代美国秩序的大战略是在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指导下的不对称竞争战略,通过政治、经济与军事三个层面的协调一致开展削弱美国实力、建设控制能力、扩展霸权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在时间上分为“韬光养晦”、“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最后结论建议美国政府效仿中国的不对称竞争战略,以更低的破坏成本对抗中国建设秩序的高额付出,用美国的自由价值观压制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输出,实现美国霸权秩序的维系。《长期博弈》延续的“中国威胁论”将美国主动对号入座嵌进中国的大战略进程,对抗中国大战略就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否定。一如拉塞尔的《美国秩序的根基》所云:“幸福之道在于富有想象力的正面确认,而非阴沉沉的负面否定”。

  最近俄罗斯主要智库对中美俄“新冷战”的总体认识是,自由主义秩序已结束,人类历史发展到新的十字路口,美国力保霸权地位,打压中俄等国,“新冷战”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话题。不过,无论美国大选结果如何,美国对外战略总基调不会有大的改变,当然,在对外政策手段上还会有所调整,且拜登执政后,美国内外政策的可预测性将增强。世界格局未来走向有单极、多极、两极、“无极混乱”等多种可能,对俄罗斯最有利的方向是多极,但应是全球治理下有秩序的多边主义,以利于保持全球战略稳定。在此方向上中俄两国目标基本一致。俄罗斯智库认为美国以“一对二”形式打压中俄,主要目的是维护霸权地位。不过,美国“霸权衰落”不可避免,国际格局未来走向应是多极世界。基于“大变局”判断以及疫情蔓延、经济下滑等情况,俄罗斯智库与媒体对未来世界格局构想普遍比较消极。总体观点是,当前全球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还是美国,中、俄、欧盟、印度等也是主要力量,未来世界格局取决于主要大国实力的演变,且不确定性因素很多。一般来说,国家实力主要可从人口、经济(多以国内生产总值为参照)、军力等方面加以比较。俄罗斯学者认为,美国在地缘政治上力保全球霸主地位,首先就要打压中俄两国;中国在经济上快速发展对美构成威胁,故美利用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等不断极大打压力度;在军事上,俄罗斯的核力量全球第一,眼下该领域还是俄美“双霸主”,但两国显然都无意挑起核大战。

  俄罗斯智库与媒体对未来世界走向提出下列看法:第一,战争与经济发展是“后疫情时期”的主要问题。俄民调显示,2021年全球十大主要威胁排在前三位的,一是“世界大战”,包括美国大选后可能出现内战,二是因疫情导致的经济停滞,2021年有可能出现全球经济危机(世界经济连锁性崩溃),三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或用人工智能制造病毒进行恐怖活动”,此类活动还可能导致“混合战争”演变为传统战争。其他威胁还包括“对基础设施、军事与能源设施的网络(黑客)攻击”,像福岛核泄漏那样的生态灾难以及各种抗议、骚乱、大规模疾病、核冲突等。当然,核冲突是人类最后、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发生的可能性不大,但全球经济停滞可能性非常大。第二,国际制度将走向崩塌。2020年俄罗斯智库就中美“G2”格局讨论较多,并从俄罗斯大国地位角度提出应对策略。瓦尔代俱乐部2020年度报告中就写道:“我们多次提及很有可能出现的新两极化。不过……更可能的趋势是‘无极世界……不会出现新的权力均势,而是机制、权力、生产工具与国际关系完全重组’。”报告认为,由于国际制度“摇摇欲坠”,未来的选择主要有两个:要么维护原有重要组织,如联合国,或构建新组织;要么出现美中“两巨头”新对立,但不会呈现20世纪下半叶美苏对抗稳定模式,而会出现“不是由理性而是由本能主导的激烈斗争”。报告呼吁“巩固联合国安理会在和平与战争方面的‘世界政府’角色”。可见,俄罗斯不愿看到中美冷战局面出现,因为那意味着中美两国的全球角逐,俄罗斯只能处于从属地位,而它并不想追随任何一方。第三,未来世界走向的“四个方案”。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一份报告指出:“很明显,在中短期(1—4年或1—5年),国际格局变迁可能受到以下主要因素影响:美国国内政局及外交政策;中美关系走向,两国军力变化,经济增速与经济矛盾,双方捍卫其根本政治立场的决心;俄美关系及俄罗斯与‘整个西方’政治斗争、军事冲突及矛盾上升的程度;现有联盟(首先是北约)的稳定性与前景,新联盟(俄-中)能否成型;其他主要国家(如欧、日、印)内政外交走向。”在此基础上,该报告十分清晰地勾勒出世界格局未来四种可能趋势:一是“单极世界”,研究生所谓的以美国霸权为代表的“自由秩序重建”。特朗普在处理与盟国与伙伴的关系上强硬务实,强调本国利益而不是全球责任。他不能连任,其反对者必将加倍抛弃其政治遗产,恢复之前的全球领导原则,重建美国霸权。这意味着美国可能加强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及与亚洲盟国的防务联系;恢复美国在亚欧及大西洋地区的自贸区项目;对华态度谨慎,力求与北京暂时妥协,着眼于与俄政治对抗;压制俄经济与军力上升;有选择地加强在中东的存在,保持或加大对伊朗施压;增加对乌克兰的经济、军事支持;保持经济单极性。对俄罗斯而言,这个趋势不很有利,可能遭受孤立并降低影响力。二是“多极世界”。美国霸权难以为继,俄中独立性增强,欧盟因对美国单边主义不满而更独立,印度民族性更突出。这意味着:美国承认欧盟独立性,维持北约,遏制俄罗斯;原有国际机构与组织被削弱;以美国为中心的区域贸易与经济体制难以构建,区域活动自由化增强;中国力量不断提升,中美有限对抗,中俄伙伴关系更受关注,但不会发展成军事政治联盟;伊朗已适应美国制裁,俄积极发挥作用,中国谨慎加强中东存在。显然,对俄罗斯而言,这个发展趋势是有利的。三是两极再现(或两极主导下的多极世界)。中美冲突加剧,美国不断对中国施压,中美对抗不可逆转。两国贸易战演变成双向经济制裁,亚洲军备竞赛加剧,且两国矛盾突出可能刺激新同盟的建立。这意味着:美国将加强与亚洲盟国的关系,除了与日、韩的安全合作外,加紧与印、越“软结盟”;中俄军事政治加紧整合,受美国压力,中俄走向全面结盟;欧盟因对美战略依存,丧失保持独立地位的能力;中国在俄支持下,在中东、非洲、拉美政策更主动,推广自己的发展模式。对俄罗斯而言,该趋势利弊兼具:优势是可避免孤立并增强安全性;弊端是可能丧失机动性,过度依赖中国。四是“无极世界”,即两个或两个以上大国间发生重大国际冲突,影响其他国家,可能出现全球混乱。该趋势的促成因素包括:在叙利亚、黑海、波罗的海地区或其他地区出现俄美军事冲突;针对军事或重要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并升级为军事冲突;中美南海冲突,并升级为严重冲突;因对他方误解(如因重大演习),试图先发制人且冲突迅速升级。该趋势无论对俄还是对其他国家都不利。第四,俄将为构建多极世界而努力。苏联解体使俄罗斯丧失了超级大国地位,“面临沦为二三流国家的危险”。近年来俄罗斯努力恢复大国地位,构建新的区域一体化经济,重构能源、金融与国防体系,并“为捍卫苏联遗产而斗争”,包括与格鲁吉亚开战、收回克里米亚、与乌克兰冲突等。在美国眼中,俄罗斯已然成为西方地缘政治的挑衅者。美国保持霸权的单极世界以及混乱的“无极世界”,无论对俄罗斯还是对绝大多数国家而言都不是合适的选择。眼下对俄罗斯而言,有利的发展趋向只有两个,即多极世界或两极主导下的多极世界。普京认为中、德正朝超级大国地位迈进,英、法、巴西、南非等国也越来越有影响力,尤其是“中俄军事结盟”在理论上已“可以想象”。

  人类社会的一切美好追求都不会自发地变成现实,而经过艰苦奋斗与积蓄足够的能量方能实现。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中美俄等大国的合作同样要经历这样的蓄势过程。指望“后疫情时代”的世界发展大势,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动能正处在加速积累、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世界格局多极化进程有利于新型国际关系构建。“后疫情时代”世界格局东升西降趋势不可逆转,新兴国家的崛起颠覆了西方近代三百年来在世界的优越地位,尤其是美国的世界霸权。即使美国眼里避免绝对衰落,但只要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发展速度继续快于美国,其霸权地位的相对衰落就是不可避免的。第二,与世界格局东升西降变化趋势如影随形,西方发展模式在全球的“灯塔效应”正在湮灭。西方国家充满困惑茫然与失序无措的应对,无论在理论分析还是政策实践上都显得力不从心,与中国的沉稳自信、理性高效形成鲜明反差。作为西方世界的领头羊,美式资本主义更是深受贫富分化、社会对立与政治撕裂三大痼疾造成的“美国病”的困扰。这种状况使西方学者也不得不承认二战后形成的西方领导的自由秩序无法支撑21世纪的全球秩序,美国无法阻止多极化、多样化世界的到来。第三,经济全球化大趋势的不可逆转有利于推动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各种反华势力企图通过产业脱钩阻止中国的经济发展,但全球化发展大势毕竟不可逆转,以邻为壑的保护主义政策终将损人不利己而不可持续,只有顺应历史大势坚持合作共赢才能携手推动人类发展事业不断进步。上述因素意味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与冷战思维越来越不得人心,必将被历史唾弃,中俄两国基于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新型国际关系终将赢得未来。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