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供暖,“零碳”节能
核能供暖示意图
当前,寻求低碳供暖的呼声愈发强烈。继山东海阳建成国内首个核能商业供暖项目后,核能供暖逐渐走进公众视野,在清洁供暖“赛道”上快步迈进。
核能供暖,是指从核动力装置的二次回路中提取蒸汽作为热源,通过换热站进行多道隔离、多级换热,最终经市政供暖管网,将热量传递至用户。核电站与用户之间,只有热量传递,没有水等其他介质交换,以保障末端取暖安全。
历时3年技术攻关,海阳核能供暖项目按照设计规划、落地实施、完善改进的流程稳步推进。去年入冬,海阳市正式告别延续多年的燃煤取暖历史,开启全域核能供暖新模式,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
核能供暖与常规的化石燃料供暖相比优势明显:不产生粉尘,降低了雾霾天气发生概率;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不再加重温室效应。据报道,海阳核电站1号机组取代了12台燃煤锅炉后,每个供暖季可节约燃煤1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8万吨、二氧化硫1188吨、氮氧化物1123吨、热量130万吉焦,当地供暖季的大气环境和海洋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在保障海阳整个城区“零碳”供暖的同时,两台核电机组每天还能发电5800万千瓦时,可满足相关地区的生活用电需求。此外,核燃料能量密度远高于常规化石燃料,体积小更便于运输存储。
与其他供暖模式相比,核能供暖备受关注的还是其安全性能。理论上,任何工业系统都有发生事故的可能,而核能生产领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比其他能源小得多。有人认为,产生放射性物质是核能独有的缺陷,而实际上煤也含有微量的放射性核素,且煤电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对环境的影响要比核电工业高很多。据统计,核电站释放的有害放射性气体所产生的人均辐射剂量,要低于乘坐飞行器或者看电视所产生的人均辐射剂量。
时值寒冬,如何在北方地区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居民取暖的共赢,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核能供暖为清洁供暖提供了一个拥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技术手段,必将发挥更大作用,更好地惠及千家万户。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