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人是最苦的啊……
昨天,北京一名无症状感染者的流调出来了,大家越看越难受,被媒体称为“流调中最辛苦的中国人”。他从1月1号到18号,18天辗转28个地方像机器一样没日没夜地工作,工作强度和时长令人难以置信。
今天,媒体的一篇深度报道更是详细地讲述了他如此辛苦背后的故事。原来,辛苦的不止是工作,他来北京主要是来寻子的。家中父亲瘫痪,母亲骨折,妻子收入微薄在老家照顾家庭,大儿子失踪,小儿子尚未成人,他背上是一家人的生计。
大儿子失踪后,他报过警,但三个月后才立案。流调中有一个去邮局寄信,就是他向相关部门寄的shang访材料。因为大儿子曾经来北京打过工,所以他来北京找儿子,用打零工来维持生计。70后的他在诺大的北京城里,只能出卖力气挣钱,给人扛水泥、沙子,而且往往都是从半夜干到凌晨。
这样的流调看得人心疼,主人公却直言“我不需要钱,我自己有手有脚能挣钱”,“我不觉得我辛苦,打工和找儿子就是我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态度却更让人动容。
自从公开流调以来,芸芸众生的真实状态不断呈现了出来,很多地方的流调都上过热搜,大家都在调侃上海的小资、四川的休闲、东北的娱乐……但真正能引起共鸣的,更多的是像岳荣贵这样一日不得闲的打工生活。
这样的打工生活更贴近自己的日常,大家惊呼“破防了”正是因为有和其感同身受的地方。繁忙的生活如此,沉重的压力如此,不卑不亢的生活态度也如此。太多人在努力着活在这个社会上了,这就是亿万劳动人民的一个剪影。
再和前一日公布的另一个流调相对比,网友们直呼,小说《北京折叠》仿佛在这一刻成为了现实。
其实我们把这两个流调放在一起,不是对可以经常购物娱乐的人的批评,只是看到差距如此大的生活后的一种感慨。更何况,这还不是最辛苦的人,前几天还有因为疫情,既不能住工地也不能回老家的郑州农民工为了省钱,吃硬邦邦的馒头,住冷飕飕的桥洞。另一个也不是什么大富大贵大老板的生活轨迹,要是联想到最近热播的《零容忍》中那些贪官的业余生活,诸如在北京建造109亩私家园林之类,差距岂不是更加令人震惊。
讽刺的是,如果不是因为感染新冠,将流调公之于众,他们根本就无法进入网络大众的视野。
如今,几年前遭到推诿,迟迟才得以立案的寻子也有了眉目。就在全网都在关注此事的时候,山东有关部门立马表示对此事“高度关注”,尽快了解相关情况。
被曝光之后立马高度重视,我们当然都希望他能够顺利找到自己的大儿子,但未被曝光之前呢?
还有一种言论,说什么有空在这里写这些,不如赶紧去帮扶。
帮扶一个、两个,可以解个人家庭的燃眉之急,但能彻底改变劳动者最辛苦也最贫困的事实吗?
仔细看一下那篇专访报道(虽然现在不知何故被禁止转发了),我们就能发现,岳荣贵的苦不是因为他不努力,不是因为他不勤劳,也不全是什么个体遭遇,诸如父母多病却没有低保、儿子失踪却不能第一时间立案之类,和相关部门根本没有一心一意地为底层群众排忧解难有很大关系。
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社会有多少?应该不计其数。这样勤劳善良的劳动者成了这个社会里最苦最穷的人。
但我想说,这不应该。
我们从小被教育“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长大后,我们也能看到,的确如此。辛勤的环卫工保障了整个城市的整洁;在建筑工地的工人一砖一瓦建造了我们的家园;生产车间的工人在流水线上高度配合生产了无数我们的日用品。但为什么到头来,盖房子的却买不起房?组装车辆的却买不起车?大多数劳动者的社会地位还如此的低?
看到岳荣贵这样打工人的流调,我们首先出来的情绪是“同情”,但看看自己同样辛苦的现实生活,我们不应该止于“同情”。这样的生活到底是怎么造成的?为什么明明创造了这个社会的劳动者却会变成最辛苦最贫困的人?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最后,要是有人说,“劳动者历来如此”,真的是这样吗?难道就没有一个劳动者真正最光荣的时代吗?其实有的,我们往前几十年看看就知道了。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