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应该回归“工人权益”的本质
一、“五一”劳动节的由来
19 世纪中期,随着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资产阶级不断加重对工人的剥削和压迫,沉重的经济负担和日益加深的阶级压迫激起了无产者的反抗,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下和共产主义者同盟即无产阶级政党的带领下,他们团结起来,抵制资本家的压迫,工人运动开始蓬勃发展。
1864年国际工人联合会即第一国际成立以来,在马克思的带领下,开始了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
1866 年,第一国际日内瓦代表大会正式提出“八小时工作制”的口号。为了实现这个口号,改善工作条件,缩短工作时间,各国工人阶级和资本主义进行了长期斗争。
1884 年 10 月,美国和加拿大八个国际性和全国性工人团体,在美国芝加哥举行集会,并决定在 1886 年 5 月 1 日率领工人们游行示威,举行总同盟罢工,要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在美国芝加哥有数十万工人罢工参加,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世界各国工人为了支持芝加哥工人运动,抗议不公正的审判结果,不畏强暴,坚持斗争,最终获得了大罢工斗争的胜利。为了纪念和响应这次伟大的芝加哥工人运动,1889年 7 月,在恩格斯组织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宣布将每年 5 月 1 日定为国际劳动节。
1890 年 5 月 1 日成为第一个国际劳动节,在这天各国工人阶级都走向街头举行大规模的游行和集会,争取合法权益。
二、“五一”劳动节在中国的历史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时也让国内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了解到五一劳动节的内容和意义。
1919 年 5 月1 日,《晨报》出版“劳动节纪念”专号,李大钊挑灯疾书,洋洋洒洒,写出中国历史上第一篇记述五一的雄文。其文章主旨直指劳动者反剥削和压迫,“剥夺一切剥夺者”,追求自己的权利。
1920 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五一劳动节。为了纪念劳动节,作为十月革命的主要传播者李大钊专门在《新青年》出版的“劳动节纪念号”上发表《“五一”运动史》,系统介绍了“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由来及欧美工人为实现八小时工作制而斗争的历史。李大钊不仅在理论上进行指导,而且也付出了实践,他亲自领导了 1920 年北京五一劳动节的纪念活动。
与此同时,北京、石家庄、唐山各地工人都收到李大钊起草的《五月一日北京劳工宣言》。
《宣言》提到:“自从今天起,有工大家做,有饭大家吃,凡不做工而吃饭的官僚,政客,资本家,牧师,僧,尼,道士,盗贼,乞丐,娼妓,游民,一律驱逐……把所有一切的土地,田园,工厂,机器,物料通通取回在我们的手里!”
流风所及,杂然万象 。伴随着工人要求八小时工作日的斗争而出现的,是资产阶级的反斗争。官僚买办阶级, 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人士,也开始把本来应该属于自己的“厄日”渲染和描绘成了“吉日”,一到五一节便弹冠相庆,以纪念“五一”为幌子,标榜所谓的“劳资合作”,标榜消费享乐,消磨工人斗志,一些工人也忘了五一节的本来意义,开始学着欢欣鼓舞点缀升平,以此麻醉自己。
李大钊曾发表一篇著名文章:《五一纪念日于现在中国劳动界的意义》,特别提醒:“5月1日是工人为八小时工作运动奋斗而得胜利的日子,是工人站起的日子,是工人扩张团结精进奋战的日子,不是工人欢欣鼓舞点缀升平的日子。”
你看,早在“五一”刚刚诞生的时候起,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和平演变”和“意识形态斗争”就开始了,并从来没有停止过。
五一劳动节,从它诞生的那天开始,就是劳动人民争取自己合法权益而斗争的日子。
三、“五一”的意义
争取八小时工作制,是五一的起点,也是五一的一种形式,而它的实质是无产阶级组织起来同资产阶级的斗争。
这种斗争曾经经历过若干曲折,从一开始的罢工,到后来工人争取自己的经济利益,争取自己的阶级权利,这种斗争从来没有停歇过。
但是从五一劳动节诞生开始,一个长时期内这种斗争中工人总是处于下风,出现一种“进一步,退两步”的情况。
也就是说,刚刚争取到一点工人的权利,就会被资产阶级通过反斗争给抹平回去,很多时候甚至还倒退到不如从前,也就是工人阶级进了一步之后,却往往后退两步。
这是因为一直以来工人阶级的斗争都停留在经济权益之上,工人没有取得自己的政权去保障自己争取到的合法权益的缘故。
没有这种工人的政权,那么即使暂时地争取到了一部分权益,但是资产阶级也会通过反斗争,通过资产阶级的和平演变甚至暴力手段将这种工人权益进行修正,从而使得工人阶级最终失去这种权益。
所以,如果要追问五一何以失去了它本来的面目?
其实真正的答案列宁早已指出:无产阶级一定要取得自己的专政地位,否则得到的东西也会马上失去。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