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友杂谈

郭喜林:希望更多中小学拥有校园农场

作者:郭喜林 发布时间:2022-06-24 09:06:08 来源:红歌会网 字体:   |    |  

  让中小学生在德、智、体、劳等方面获得健康成长,更需要在学习农业生产劳动技能方面下功夫。不管如何在全国推广实现农业现代化,祖宗留下来的传统农业生产劳动技能不能丢失。因为,我们的祖宗是通过农业生产劳动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并确保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为,通过农业生产劳动我们的祖先拥有了更多聪明才智;因为,长期的传统农业生产实践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农业历史文化;因为,面对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革,继承和发扬传统农业生产传统文化,弘扬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顽强拼搏精神,是我们子孙后代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所以,建设校园农场,让广大中小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学习传统农业生产劳动技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而且,应当在全国各地广泛推广山东省高密市的校园农场经验。

  据2022年6月22日人民网图片新闻报道,2022年6月21日,山东省高密市经济开发区小学利用劳动课时间,组织小学生将校园农场收获的小麦,采用传统方式摊场、晒场、碾场、翻场、扬场,体验石磙、木杈等传统农具的使用方法,感受劳动的艰辛和丰收的快乐。

  唐代著名诗人李绅在《悯农二首》诗中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没想到,我们的先辈竟然对农业生产劳动和勤俭节约粮食的理解是如何深刻。两首五言诗短小精悍,让人回味无穷。只有亲身经历过农业生产劳动的人,才知道能让我们填饱肚子和享有舌尖上美味的一粒粒粮食究竟是从哪里来的,才懂得应当如何珍惜和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

  面对现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粮食浪费严重问题,在中小学推广建设校园农场,让广大中小学生亲身体验农业生产劳动的艰辛,可以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从小受到深刻教育。而且,应当让世世代代把传统农业生产劳动技能传承下去,不能让祖先留给我们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历史长河的进程中随意丢失;而且,农业生产的劳动教育绝非小事,作为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就是天大的事,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对子孙后代进行农业生产劳动技能的教育。

  实现农业现代化,与继承和发扬传统农业生产劳动技能并不矛盾。而且,可以加深子孙后代对于农业生产和粮食战略安全重要性的历史认识。因此,不管是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还是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必须让各级地方教育行政管部门充分认识到,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农业生产劳动技能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而且,这种特殊的教育可以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并在融合开展教育的过程中让广大中小学生入心入脑,时刻不能忘记。在这方面,上世纪40年代人民军队在延安打破敌人封锁,减轻农民负担开展的军队开荒种地大生产运动,就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教材,在开展教育中要充分利用这些宝贵资源。

  对于中小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是全面的,不能片面地和孤立地认识中小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在学习农业生产劳动技能过程中让广大学生对农业劳动产生浓厚兴趣,才能进一步拓宽爱国主义教育的范围,并坚决打牢爱国主义教育的政治思想根基,才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不忘本,并在思想感情上自觉地尊重广大农民的农业生产劳动成果,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厉行粮食节约原则,坚决反对粮食浪费现象,让广大中小学生从小养成爱劳动和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让“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传统美德和爱国主义教育融为一体。

  这样,就需要中小学校长和老师带头重视农业生产劳动技能教育;这样,就需要得到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并免费为建立中小学校园农场提供必要的土地资源。对于城市的中小学,应当建立符合实际需要的农业生产劳动技能实习基地。对于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增加现代化农业机械化作业的劳动生产教育,以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需要。

  因此,笔者呼吁,希望在全国更多中小学建立校园农场,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对中小学生的农业生产劳动技能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并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教育。而且,开展这样的教育刻不容缓,开展这样的教育必须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要让广大中小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