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杰:费米悖论之内卷解构
物理学家恩利克·费米认为,宇宙如此之大又如此古老,除了人类一定还会有其他智慧生命,但我们截止目前还不能发现他们的踪迹,何以然?此即“费米悖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韦伯归纳了三类答案:宇宙里不存在其他文明;外星人已到过地球但人类没能力知道;外星人没能力接触人类。前两种可能性截止目前还没有发现任何相关证据,而第三条至少能提供间接的证据。假设有很多外星文明已诞生且经历了很久却无法实现星际旅行,即外星人的科技趋于停滞而陷入与地球人类似的“内卷化”问题,果如其然则恐龙式团灭会否无限循环?
我们不是从小就被教育“科技日新月异”吗?唯一未曾断代的中华文明延续了近五千年却没能孕育出人类最先进的科学知识,可见科技进步与历史悠久并无必然联系。如果地球上没有欧洲,中国会不会继续在小农经济的水平上原地踏步?中国历史早已证明,内卷绝不是臆想出来的,我们现在看到的“科技日新月异”只是互联网这个次级技术的阶段性进步而已。现在连博士都有当协警的了,如此内卷又岂能看到“科技日新月异”的希望?除了互联网,人类还有什么技术算得上“日新月异”呢?人类历史上真正能提升生产效率的科技知识无一不在一个世纪之内陷入停滞,比如新老“四大发明”、汽车、飞机、轮船、火箭(人类最强火箭“土星五号”在1973年最后一次服役)、核聚变……人类目前真正能提升生产效率的科技知识更是在陷入新一轮集体内卷,而内卷化的终点取决于地球可积累的产能,即人类剩余产能归零则内卷就会走到恐龙式团灭的终点。其中的要害是人类能集合多少力量投入科研,而人类吃饱以后剩余的时间与精力就是科研的起点。中国古代因为国家机器管理出色而有防洪、防疫等一系列措施,只要能维持东亚大陆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的政治“大一统”就能实现社会相对稳定,进而人口逐步增多并能常年维持在温饱线以上的生活水平,但也因此而没有可观的多余产能投入科研。由于人口价格极度低廉,中国的老百姓研究替代人力的机器并不划算,以至于以“中原地区”为统治重心的中国历代王朝都没能诞生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知识。欧洲为什么没有内卷化而在科技水平上后来居上于其他文明呢?14世纪中期黑死病的肆虐直接消灭了欧洲近一半的人口,与长期的战乱共同导致欧洲人口持续保持在相当低的水平上,加上欧洲相对开放的地理环境导致的商业利润显著高于农业,欧洲人不必在温饱线上挣扎而有更多的产能投入科研。由于人力资源相对稀缺,欧洲人很早就被迫寻求替代方案。随着既有动机又有能力而“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工业革命在欧洲爆发而逐步普及到全球范围。可见,地理环境与科技进步息息相关,而距离显然是宇宙之内未知文明之间无法接触的一个重要原因,何况当今世界各国天文学界的重大共识之一是现在的宇宙还在膨胀?但苏联不是靠社会自发而在科研领域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竞争的,社会主义制度让人为集合产能投入科研不再是不可能的。此类举国体制难免牺牲一代人的利益,但的确能在科技上与美国等超级大国一搏。苏联解体后却给中国留下了若干宝贵的科技财富,社会主义国家人为集合产能的可行性在新冠病毒“全球化”期间更彰显了“货比三家不吃亏”的显著优势。随着科技陷入新一轮停滞,科学的复杂度成指数级上升,过去的绝大多数研究人员不可能再让生产效率显著提升了。尤其是西方国家纷纷向对资源铺张浪费的“消费型社会”转型,一旦人类再无额外产能则人类的“全球化”内卷也就在所难免了。毋庸置疑,以2015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为起点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对航天科技的推进事关人类存亡。
外星文明如果存在,其数量一定是可观的,比人类先进的文明也不会少。其他星球的高端智慧生命或许已有光速飞船能完成远距星际航行,但为什么不爱侵略地球?当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后攫取了无尽的财富,在科技水平遥遥领先的条件下,侵略似乎是攫取资源的最快手段,但这只能局限于低端文明与原始部落。如果某个文明掌握了核聚变技术,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则只需将剩余的垃圾无限循环转化就能大规模利用持久清洁的能源。只要有能力利用小行星带之类的星系附近的能源,根据卡尔达舍夫的文明分类等级,达到III型这一级的文明只靠其所在星系的能源就能独善其身,远距离的侵略不可能比和平利用自己的技术划算。人类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靠化学能源就能支撑整个工业体系,但化石燃料的利用率很低,利用原子周围势能的变化又远远达不到质能变化的效率,如果有能力掌握更深层次的基础科学掌握则甚至有可能通过速度更快的原子对碰捕获暗物质。其他星球的高端智慧生命一旦掌握永生技术就更不可能为了能源而侵略地球了,如果是为了殖民也不太可能,有了这种级别的技术则自给自足的母星化改造也不是不可能的。根据人类科技史的发展规律,类似于科技大爆炸的文明进步是有可能不断迭代的。更先进的外星人不可能垂涎人类的这点技术,对我们独特的人文精神感兴趣倒是不无可能。内卷当然“不可持续”,但从《三体》到《普罗米修斯》,谁敢拿人类的命运当赌注去挑战其他星球的高端文明?
1968年动物行为学家约翰·卡尔宏建构的“25号宇宙”(前24次实验都失败了)堪称老鼠版“极乐世界”,其中被置入256个老鼠窝,每个窝里能容纳15只老鼠,所以在理论上能一起生活3840只老鼠。那里有无穷无尽的食物,有温度调节器确保老鼠生活在最舒适的温度区间,有专人负责垃圾清理,周围全封闭以确保老鼠没有天敌。第一批居民是卡尔宏挑选的4对健康的公鼠与母鼠,在最初的13个月里鼠群规模稳定增长,达到620只后增长放缓,进而分出了阶级,新出生的雌鼠更乐意与大家族的雄鼠结合。大的老鼠族群有111只而小的老鼠族群有17只,鼠群规模超过2000只之后转向负增长。这时老鼠们有一系列反常的行为:被统治阶级的雄鼠排斥异性而低欲望、同性恋或伪娘化,被统治阶级的雌鼠有独身倾向而拒绝交配甚至杀死幼崽;统治阶级的雄鼠放弃领地、躺平、孤僻、佛系或“死肥宅”,统治阶级的雌鼠为了守护领地而攻击意外闯入的同类;所有的老鼠都有同类相食的现象,即便有无尽的食物;部分雌鼠不孕不育或胚胎自行消失;部分老鼠沦为“技术宅”或“游戏宅”;部分老鼠在性别认同上身份异常而类似于LGBT。1780天(不到5年)后最后一只公鼠死了,“25号宇宙”公民自发团灭,实验结束。卡尔宏认为主要原因是“行为沉沦”,这种老鼠的行为异常已被部分人类复制,比如“宅男文化”、低欲望、不婚、丁克、LGBT,等等。卡尔宏甚至发现老鼠的社会结构异常导致老鼠大量死亡,但一度认为老鼠能恢复繁殖以维持种族,而此类期望也落空了。其他研究人员把“25号宇宙”的年轻老鼠放到其他正常的鼠群中,但它们仍然没有任何改变,卡尔宏称之为“行为沉沦不可逆原则”。看来,自给自足的生命共同体也会因为内卷加剧的贫富分化而不可持续!同理,作为费米悖论的最悲观的答案,宇宙是不是一切文明的“过滤网”?抑或存在某种针对时空条件的“宇宙审查机制”?“宇宙大爆炸”之后宇宙的膨胀速度逐步超过光速而导致宇宙宏观尺度超过930亿光年,星系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而任何星球的高端文明若想通过星际旅行找到“外星人”都必须突破亚光速星际航行甚至超光速星际航行,只要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截止目前,人类飞得最远的“旅行者一号”探测器只飞了0.00211光年而未能飞出太阳系。随着母星所在的恒星度过相对稳定的“主序星”阶段,加上该文明所在母星的磁场消失、大气层臭氧层空洞、周边恒星有超新星爆发催生超高能量的伽马射线暴等自然原因随机组合发作,地球上第六轮生物大灭绝迟早也会到来。宇宙里的其他文明都有可能是类似于地球的准I型文明,在尚未完全发展到I型文明之前就会因为上述自然因素而夭折!抑或I型文明与II型文明都因为对能源开发过度贪婪而毁于各种高科技战争……距离地球640光年的红超巨星“参宿四”将在数万年后以超新星形态爆发而殃及地球,此类“宇宙审查机制”的存在足以让绝大多数低端文明都半途而废。少数能侥幸升级为高等文明的又相互离得太远,为了减少资源竞争(熵增定律意味着本星系的资源只会越来越少)而抢先将本星系的各种低端文明像“25号宇宙”那样“圈养”起来,使之都误以为自己是宇宙里的唯一有智慧的生物,从而乐不思蜀地沉迷于“元宇宙”等虚拟世界而止步太空探索。地球上适合种植的土地是有限的,提高农作物产量靠提高种植密度也是有上限的,终有一天农作物会减产到颗粒无收的地步。过密的种植属于农业领域的内卷,而人类学家格尔茨的《农业的内卷化》一书早就研究了荷兰的殖民者在爪洼岛不断增加农业工人到单位面积的土地而导致的当地生活水平的长期负增长。农业领域的内卷化在经济学领域被表述为“边际收益递减”,在商业领域被表述为“存量博弈”,在热力学定律中被表述为“熵增定律”。物理学家布莱恩·考克斯认为,宇宙的必然结局是“热寂”,即宇宙作为一个“孤立”的系统的熵会随着时间的延伸而增加,由有序走向无序,宇宙之熵达到最大值时,其中的其他有效能量全部转化为热能,所有物质的温度都将达到热平衡。彼时宇宙里再也没有任何能维持运动或生命的能量了,最后一颗恒星将慢慢冷却并消逝,宇宙将再次变成一片虚空,没有声、光与任何生命而变得毫无意义,人类只能坐以待毙吗?
1967年苏联政府让全国各地的市民给五十年后的未来写一封信,然后选取了一批有代表性的信件以“时间胶囊”的形式封存起来。2017年俄罗斯政府启封这批“时间胶囊”后围观者们无不汗颜。来自新西伯利亚市的一位市民写道:“我们的时代是很有趣的,想必你们的时代也很有趣吧!我们现在还在建设共产主义,你们应该已经生活在共产主义中了吧!我们相信,你们已经漂亮地开发了我们的美丽的蓝色行星,开拓月球,在火星着陆,不断地向着宇宙进发。太空船是不是已经冲出银河系了呢?是不是已经与其他行星文明的代表们进行了对科学与文化合作的交涉了呢?”现在人类的航天事业较之于五十年前甚至还在倒退,人类最近发射的最先进的“猎鹰”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还不及“土星五号”的一半。七十年前美苏两国试图在其他星球搜索更多的资源,苏联解体后美国似乎高枕无忧了,于是利用自己的科技优势掠夺其他国家那点可怜的资源,近六十年来人类自然科学研究逐步停滞。全人类的阶级分化在苏联解体后反而变本加厉了,“25号宇宙”式内卷随之而来。2019年公开的《物理学的忧伤》一文不无哀伤地直言:“当代理论物理学已经开始走入空想主义,‘科学圣杯’距离人类愈发遥远,依靠大型对撞机对基础粒子的研究从而推动物理学向前跃进,已经走入了死胡同。近六十年来,再无获得共识的伟大的物理学理论问世;近六十年来,再无伟大的物理学家被奉为‘灯塔’;近六十年来,再无激动人心的新人理论得到验证;很多时候,我们甚至怀疑,真的有一个超级文明将我们的物理学锁死了!”互联网的普及延伸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其实“水分”极大,真正的工业革命一定会带来生产效率的加速提升,尤其是对能源利用方式的改进。互联网的普及顶多有可能促进现有资源相对有效的配置,但新冠病毒“全球化”注定会打断这一进程。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中国的沿海地区有可能消失,孟加拉、荷兰、朝鲜、韩国、日本更有可能面对灭国之灾。美欧日俄等16个国家的国际空间站到2024年都要退役,此后也都没有建设新的空间站的计划。好消息是2021年中国将建设一个太空空间站,在2028年之后这将是人类唯一一个太空空间站。中国的空间站到2033年也会退役,但中国政府至少目前也没有建设第二代太空空间站的计划。原因很简单,航天事业不但太烧钱,而且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回报!但航天事业类似于人类文明的公益事业,在某种意义上足以决定人类文明能延续多久。冷战期间超级大国只要在航天领域取得成功就能站在延续人类文明的高度上提升政治影响力,所以美苏两国在航天事业上都是不惜血本的。冷战结束后美国将其本土资源集中投入到巩固自身全球霸权的领域,欧美联合运营的研发可控核聚变项目的ITER组织陷入停滞之际中国提出了自己的核聚变研发计划,即到2050年搞出可控核聚变的商用炉。但该计划遭到美国主导的全球内卷的重创,对存量资源的争夺导致地缘政治冲突不断,更让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后发国家的工业化充满焦虑。存量博弈本质是零和游戏,“强者恒强”是因为掠夺了弱者的资源。工业革命在化石能源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只能让相对少数人过上比较舒适的生活,发达国家人口不到全球总数的1/7,如果扣除发达国家的贫困人口再加上发展中国家的富裕群体,全世界能过上舒适生活的群体也不会超过10亿,这就是截止目前人类生产力水平所能达到的极致。二战后只有少数发达国家(主要是总人口不超过1个亿的“亚洲四小龙”)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其本质都是二战后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增量只允许增加少数人口过上舒适的生活。其他国家的人民挤如发达国家俱乐部的前提是靠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把俱乐部的某个成员挤出去,内卷化趋势下存量博弈就是这么残酷!中国偏偏就是善于存量博弈,其举国一致体制足以让任何后发国家有把我挑战发达国家。这种体制最大的优势是集中力量在一个点上突破,白色家电、通讯设备、安防、光伏、高铁、核电、面板……西方媒体称中国为“发达国家粉碎机”绝非偶然。“中国制造2025”的产业升级计划的目标也是发达国家最后的产业堡垒,相应的税收政策、金融政策、财政补贴、产业政策与教育资源配置等“组合拳”打翻西方国家只是时间问题。但奥巴马曾直言:如果十多亿中国人口也能过上与美国、澳大利亚同样的生活,那将是人类的悲剧,地球根本承受不了!因为人类文明的生产力水平在化石能源阶段只能让地球上的资源支撑不到十亿人口过上舒适的生活,而决定人类生活水平的指标主要是粮食、矿产与电力,其中衡量人类生活品质的首要指标是人均电力消耗量。21世纪初全球人均电力消耗年增长只有1.1%,中国是7.3%而发达国家几乎没有增长。如果超过十亿人口的中国的崛起完全依赖存量博弈,即从发达国家那里“虎口夺食”,遭到经济制裁就是早晚的事。所以虽然中国投入巨大的资源去做人类文明的“公益事业”,包括航天研究、基础理论研究、可控核聚变研究,要避免大国内卷则还有必要在人类文明的增量领域做出贡献。但在美国看来,星际探索、可控核聚变等未来增量的前景都是够不着的大饼,拿在手里的全球霸权才是实实在在的蛋糕,所以近六十年来美国在全球基础理论研究慢慢陷入停滞期间也在不断削减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投入。美国利用科技优势对中国“卡脖子”,迫使中国集中全国资源搞去美国化的科技攻关。人类耗经过无数科学家努力的科研成果被美国霸权主义垄断,迫使其他国家消耗极大的资源重走超级大国走过的科技之路,尤其是中国不得不集举国之力解决“卡脖子”的技术难题,这是不折不扣的全球化内卷!人类文明因为个别大国领导者得自私心态而被迫陷入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内卷,尤其是中国被迫耗费巨大的资源重走超级大国走过的科技之路后还还有多大的能力投入足以决定人类文明千年大计的“公益事业”?地球上的化石能源总有一天会耗尽,基础理论研究停滞+自私自利的领导者+全球内卷化趋势让人类文明迎来了最糟糕的时代。如果未来的人类文明一直被美国这样自私的国家主导,人类文明大概率会被封死在化石能源阶段的无休止内卷模式当中!
与过去五十年相比,现在的地球多了“中国崛起”这个最大的变数。历史学家马丁·雅克认为这个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因为有厚重的历史积淀而比其他任何国家对人类文明更有历史责任感。一旦中国取代美国的主导地位,中华文明就有可能率领全人类突破化石能源这个智慧文明的天花板。进而可能有两个结果:一是人类的资源消耗进一步增加,但科技停滞导致资源再次与人口平衡,人类陷入新一轮内卷,直至困死在太阳系;二是人类停止浪费额外产能,暂时牺牲幸福生活而集中一切资源攻关科研,直至冲出太阳系殖民全宇宙。也许人类内卷化是必然的,核聚变等技术无法实现,只有这样费米悖论才能说得通。假如有一天这个真的能领导全人类集中一切力量突破科学瓶颈,拦在我们面前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哲学问题,即牺牲当代人的幸福生活以延续人类的未来值得吗?答案之一是“人类永生”工程。对于越来越内卷的现代人而言,人均寿命即便能超过一百年也是远远不够用的。一个正常培养出来的博士绝大多数会超过30岁,之后再从事工作则不出三十年就要退休,性价比太低,所以现代教育普遍终止于大学阶段。如果不能延长寿命,人类社会积累的知识终有一天会达到一个人学一辈子也没法掌握前人积累的所有知识的地步,科技停滞也就在所难免了。但若能延长人均寿命而全人类都有博士学历,更长的学习时间与工作时间、更长的青春与更多的活力就能给予人类更宽裕的时间仰望星空,而不是匆匆忙忙地毕业后被迫面对各种催婚与找工作的烦恼。也许“人类永生”后游遍太空的时代过于遥远,但只要能延长寿命几百年,人类就有可能跨过费米悖论的“过滤网”。在此之前,亚洲国家(尤其是“汉字文化圈”)的内卷化早已经历了一千年以上的循环往复的一治一乱……从封建社会的内卷化王朝兴替到全球规模的工业社会内卷化,“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终将被中国这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践行。
航天事业对国家进步于国民福祉都有益处:第一,现在航天事业已能为全世界每年创造一百万个以上的就业岗位。尤其是在美国,二百多家民营企业服务于航天的各个产业链,从火箭发射、小行星采矿到3D打印机都有互相竞争,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也大幅度削减了航天成本。联合发射联盟与美国军方合作时发射一枚火箭要花2亿美元以上,Sapce加入竞争后单枚火箭的发射成本立即狂减到现在的不到6000多万美元,而马斯克更希望通过重复使用降低到100万美元以内。中国有至少几十家民营企业为全球航天市场服务,包括承揽全球商业卫星发射、电缆线制造、发射操作系统平台、太空3D打印机、标准化接口,等等。航天经费在此类产业中的投资都属于“高效投资”,直接用于技术制造与改造的比例非常高,而交通业只有20%能达到高效。第二,航天技术的发展对科学发现有突出的推动作用。科学包括理论与应用两个层面,而航天技术的进步有助于科学家门探索脉冲星、引力波、黑洞与白矮星等宇宙现象而有望揭开暗物质之谜并追寻宇宙诞生的秘密,也有助于科学家们对微重力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宇航员在封闭漫长的航行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动植物在微重力与太空辐射环境下的生长繁殖情况等等前言研究。科学价值是发展航天的一个巨大动力,更是人类能否避免恐龙式团灭的一个重要指标。第三,航天事业将创造更大的产业链。比如,建设拉格郎日点的太空城市,开辟月面基地与火星城市群落,在木星、土星的卫星或小行星带开采矿石……投入此类航天课题都能换来丰厚的回报。任何太空设施的建造都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从一盏电灯、一家医院、一台离心机到其他任何可应用的设备都属于基础设施建设。此类建设离不开大量的工人与技术人员而有可能创作更多的工作岗位,进而催生更多的亿万富翁。也许人类在公元3000年前后能在太阳系建设超过一千个超级太空基地承载超过一万亿的人口,这种人口创造的财富将是现在的我们无法估量的。第四,航天技术将确保人类的命运不至于过早凋零。根据天文学界的估计,直径在1千米左右的小行星与地球碰撞的概率为每60万年一次,而最近一次是2013年的一颗直径18米的陨石在车里雅宾克斯克上空爆炸后两千多人受伤,相当于引爆了500万吨的TNT炸药,而广岛原子弹爆炸的当量仅有1.3万吨。美国国家航天局已标注了太阳系内1400多颗直径在150米以上的小行星,此类小行星只要落入地球大气层就能对地球的生态造成难以估量的威胁。这还不包括看不见的或隐藏在柯伊伯带的彗星或流浪岩石星体,还有更多来源于宇宙更远处的不速之客的直径超过10千米。造成恐龙团灭的那颗小行星或彗星的直径约有10千米,造成了当时全球超过75%的物种大灭绝。要拦截或摧毁这种小行星或者彗星则离不开我们建立并维护强大的预警系统,还要研发可靠的保卫设施,而有关专家认为其中的拦截工程至少要提前十年完成预备工作。只有不断发展航天技术,人类才有可能保卫自己的预警、火箭、摧毁等相关能力。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还等天灾只是人类要面对的生存危险之一,全球核战争的爆发等人祸也不容忽视。现在美俄两国的核弹头加起来就能摧毁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根据相关专家的测算,核战争爆发后全球天气系统将被直接影响一万五千年之久。此外还有来源于银河系的超新星爆发,人类的肉体根本抵抗不了这种强度的射线,唯一能自救的方式就是远离地球逃往宇宙深处。围绕费米悖论的一个很大概率是外星文明在发现人类之前就凋落了,如果不化被动为主动则人类文明也很难例外。鉴于人类文明前途的不确定性,马斯克曾在一次演讲中多次提及人类要面对的两种命运,一是被锁死在地球上在某种天灾人祸中被团灭而什么都不剩下,二是扬帆起航征服星辰大海后让人类的基因扩散到太空深处。如果能争取第二种机会,即使地球很快遭到不测,人类的文明之花也能长盛不衰。新冠病毒“全球化”的预警就在眼前,没有什么比延续人类文明基因更重要的了。从国家到个人,今天不未雨绸缪或舍不得花钱则明天就只能坐以待毙。第五,航天科技催化了很多商业应用成果。比如卫星的应用,现在天空中数千计的行星从我们的头顶飘过,人类已发展了纳米级卫星乃至于更小的“迷你卫星”。这么多卫星给人类带来了各种显著的生活便利,从GPS定位服务、气象遥感、地图导航到航空飞行都离不开各类卫星无微不至的服务。21世纪初世界各国每年都有数百颗卫星在蓄势待发,未来还要发射更多的卫星进入亚轨道与更高的空间。3d打印机的进步也离不开航天事业,未来的太空基地建设也离不开这种打印机制造的各种材料或零件,现在个别国家的国际空间站已在应用这种打印机。第六,航天事业能激励人类的探索精神。从物种到文明,没有探索精神就会萎靡、懦弱而内卷,丧失朝气后就会慢慢走向“25号宇宙”衰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而航天事业永远要向未知领域前进,足以代表人类的知识、智慧、勇气、坚韧与创新等精神财富。只要探索精神不衰落,人类文明就不会衰亡。没有比航天更能体现人类高贵的精神了,即使是个普通人也能在这种精神力量的感召下砥砺前行。“人生无意义”?至少等着我们解构的费米悖论值得我们这一代深究一生。
较之于污染越来越严重而瘟疫的杀伤力不断递增的地球,广漠太空中的某处一定有人类未知的天堂。但探索太空要花很多钱,中国每年都投入那么多资金,但除了少数人有可能上太空,绝大多数老百姓一辈子只能老老实实待在地球上,航天对于普通人来说除了激发民族自豪感还有什么具体的好处?现在中国的一个家庭的年收入达到30万元就能算得上小康之家了,一家公司的年营业额达到500万元就能打败97%的其他公司了,但半个世纪之前美国发射一枚“土星五号”就要花掉近5亿美元,现在SapceX发射一枚“猎鹰9号”要花6200万美元,哈勃望远镜累计投入了90亿美元而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单价高达100亿美元。但2020年美国的军费高达7780亿美元,而全球的总军费在2000亿美元以上。美国国家航天局每年能从国会拿到190亿美元,俄罗斯的相关年度预算是20亿美元而与中国大致持平,欧洲一年的航天预算约有50亿美元而印度为5亿美元,其他小国就不值一提了。全世界用于航天事业的经费不到300亿美元,相当于全世界20000亿美元的军费预算的1.5%。军事开支只能用于内卷,而航天事业的贡献将是外卷。当然,军事开支是任何主权国家都不可或缺的,而航天事业对于老百姓而言像不像“鸡肋”?莱特兄弟在1903年驾驶第一架飞机上天时恐怕自己也不会想到,人类的航天事业过了不到一百年就能创造达到上万亿美元的价值。现在貌似与普通人无关,但我们的后代一定会越来越多的靠这个产业干一辈子。人类长寿不是梦,“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等“中国梦”也很现实。
贫富悬殊导致的阶级冲突是资本主义全球化内卷的必然产物之一,就像权贵要减肥而工农要果腹,航天事业较之于其他事业也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虞。如果人类个人所处的岗位或项目都有存量博弈,我们就不得不去开辟新的增量了;如果人类个体所处的团队或行业都有内卷,我们就不得不去开辟新的“蓝海”了;如果人类个体所在国家的产业结构都有内卷,我们就不得不升级产业链以对抗“边际收益递减”了;如果人类个体都有“行为沉沦”,我们就不得不靠科技突破对抗“熵增”了。引进星辰大海的外部能量对抗孤立系统不断增加的熵,用筚路蓝缕一腔孤勇的增量思维战胜放任的野蛮霸权的存量搏杀,让科技创新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洪流淹没腐朽黑暗的既得利益集团吧!人类个体的每一个行动都将影响人类的未来,而完成“人类永生”工程是我们这一代的最大使命。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