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友杂谈

银行私有化道路走不通

作者:孙家言 发布时间:2022-07-24 09:04:50 来源:昆仑策研究院 字体:   |    |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的社会化要求生产资料所有制也必须是社会化;如果生产为社会化,生产资料为私有制,那么就必然形成二者的矛盾;这一矛盾正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中国社会主义的银行业是为广大人民、全社会经济、政府服务的,是一个最为社会化的行业和机构,所以中国银行业的所有制必须是公有制即社会化的所有制,而不应该是私有制。有人可能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银行一样社会化啊,按马克思的理论,它也应该是公有制,可事实上它是典型的私有制啊?!回答这一诘问就是:正因为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银行采取私有制,与银行的社会化之间形成资本主义在金融领域的基本矛盾,所以才周期性地发生金融危机。

  中国的银行业在中国生产力已经是社会化大生产的情况下,完全应该是公有制,而不应该采取私有制。可惜的是,一些高层设计者,忘记或不懂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在改革开放后,积极推动中国银行业向私有化方向发展。对国有大型银行,以向国际接轨和引进战略投资者为名,大肆引进国际资本,低价出让国有股权。对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要求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引进私营资本。对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商业银行,以“产权明晰”为理由,要求私营企业进入,限制政府和省联社入股;对于村镇银行,天真地要求除发起行外主要是地方中小私营资本入股。

  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现实中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得到沉重的教训。前几年发生的包商银行事件和最近发生的河南省村镇银行事件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像此类事件还很多,多地发生过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等被挤兑的事件。

  资本是逐利的,这一点是资本的本质属性。这是生产关系,不是靠人性所能解决的。假设银行的高层设计者成为资本者,也一样会逐利。我们不要天真地认为,教育资本家或加强监管就能改变资本的本质属性或防范住资本因逐利性而形成风险。马克思讲,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冒上绞刑架的风险。而银行业那何止300%的利润——河南吕奕卷走400亿,早已超过300%了吧?——那资本家有何风险不敢冒呢?所以,只靠教育和监管是管不住资本的。

  资本为了自身利益,是不对公众负责任的。按理说,资本家是银行的股东,银行出了风险,资本家应该积极筹措资金,甚至变卖资产、家产去兑付公众的存款啊!可他们哪个是这样,他们都甩下巨大的包袱跑掉了,将包袱由党和政府、人民来承担。河南的村镇银行不就是典型吗?不要过高地认为银行资本金和提高资本充足率就能防范银行风险,那么点资本是覆盖不了风险的。资本充足率即使达20%,也难于防范银行的风险。真正防范风险是靠银行公有制,靠党和政府的领导和管理,靠加强银行内部的管理。在八十年代前,中国银行的信用难道不是非常良好吗?!

  我们苦心孤诣地设计出存款保险法,原指望以此建立公众对银行存款安全的信心,并保护存款者的利益。但事实上如何,公众听到银行还可以倒闭,不但没有建立起信心,反而心里害怕了。在八十年代前,中国的老百姓是毫不怀疑地相信中国人民的国家银行。当时如果谁告诉他们,银行的存款取不出来了,他们准认为那是胡说八道。老百姓对银行的信任,更多的不是靠存款保险法和银行的资本金,更多的是靠党和政府的信用,靠银行公有制。谁愿意将存款交给私有银行呢?将心比心,银行的高层设计者,您愿意将您的汗水和辛苦挣来的工资存入私人银行吗?

  我们不要天真地认为资本会对中国的银行业起多大的正面作用,认为产权明晰了,就自担风险了。资本才不担风险呢!它们只要利益,不担风险,不担责任。也只有这样,这才是资本。否则就违背了资本的本质属性,就不是资本了,而是人民大众的公有制了!

  说到此,只能说:从理论和现实上讲,在社会主义中国,银行私有化的道路走不通!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