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杰:拜登版“印太战略报告”解构
拜登版“印太战略报告”的出台是对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从太平洋延伸到印度洋的一种被动反应,二者的相关博弈有显著的“远水不解近渴”与“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非对称性。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势必进一步向全球范围延伸,而美国企图遏制中国和平发展的地缘战略“蓝图”也有可能随之而扩张。但凡事“贪多嚼不烂”,拜登版“印太战略报告”已有裂痕。
一、拜登版“印太战略报告”到底是什么
李晨:《拜登政府正式出台“印太战略”》(《世界知识》2022年第6期)
摘要:拜登政府正式发布“印太战略”文件明确了五大目标,包括:促进“印太”地区在政治、海空域与新技术领域的“自由开放”;基于美国的盟友伙伴关系,加强“印太”各国之间及同域外国家之间的联系;以“印太经济框架”与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等驱动“印太”经济繁荣;以“一体化威慑”、军事技术创新、安全合作等方式强化“印太”安全;应对新冠疫情等非传统安全挑战,增强地区韧性。
“百度百科”之“印太战略”:2022年2月12日,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2022年2月11日,美国拜登政府发布执政以来的首份印太战略。这份战略将成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安全与经济方针,表现出对中国的戒心。第一、主要内容。印太战略提到了与盟国合作的重要性。在安全保障领域,该战略提到澳大利亚、日本、韩国、菲律宾、泰国等五国,表示要按条约与之加深同盟关系。这份战略还明确表示,通过加强与盟国的关系而产生的“综合遏制力”将成为美国印太安全战略的基础。第二、内容解读。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2022年2月12日报道,美国拜登政府发布了印太战略,该战略侧重联盟关系、军事威慑以及在东南亚地区加强存在,以对抗中国。报道称,美国还把最近建立的澳英美联盟视为其威慑中国的关键环节。第三、最新资讯。2022年2月14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指出,以所谓的“中国威胁”为借口搞“印太战略”本身就是居心不良、来者不善。美方发布的所谓“印太战略”,说一套做一套,声称要推进地区自由开放,实际上却通过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四边机制构建封闭排他的小圈子;声称要强化地区安全,实际上却制造严重核扩散风险,破坏地区和平稳定;声称要促进地区繁荣,实际上却挑动地区国家间的对立对抗,冲击地区多年来形成的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合作架构,对地区合作成果与未来发展前景构成严重威胁。
“知乎”网友“未庄阿Q”:美国印太战略目标无疑是针对大国的,出招较明白,意图很明显!在美国拜登总统访问日本时启动印太经济框架的时候,这个布局算是完成了。阿Q认为美国印太战略的有三个层次、三个圈子与三个抓手。漂亮国是要全面打压大国。第一,三个层次:价值观层面、安全层面、经济层面。价值观层面:主要表现为人权、民主等方面,香港问题、新J问题。安全层面:主要表现为大国亚太周边国家与海洋安全,东海钓鱼岛、台海与台湾、南海与周边各国、中南与印度。经济层面:主要表现为产业链的重塑、供应链的替代、高端制造的回归本元、贸易的竞争。加快推动大国的产业向东南亚、印度转移;减少对大国供应产品的依赖程度;半导体以及其他高科技产业向美国回归;减少地区国家对大国的依赖。第二,三个圈子:奥库斯(AUKUS)、四方机制、印太经济框架。这三个圈子是美国总统拜登为应对大国的所专门设立的圈子,都是在拜登上台后设立的。奥库斯的成员有美英澳;四方机制成员是美日印澳;印太经济框架的成员有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尼、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印度等13个国家。而且三个圈子对应前面的三个层次。对应关系是:价值观层面有奥库斯;安全层面有四国机制;经济层面有印太经济框架。第三,三个抓手:朝鲜问题、台海问题、南海问题。这三个抓手将是漂亮国搅乱地区形势的武器。也是把大国拖向深渊的三个陷阱。对于不同的问题也布局了相关力量。其中朝鲜问题以韩国为主、日本为辅。台海问题以弯弯为主,日本为辅。南海问题以越南、菲律宾为主,新加坡、泰国为辅。而且,由于南海问题事关重大,漂亮国还请来不少站台助威的国家,如英国、印度等大国为其站岗助威。第四,下面阿Q来分析参与漂亮国印太战略成员的特性。1、唯一的域外国家~英国。英国是世界大国、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有许多海外领地、军事力量世界前五。而且本土为岛屿,具有极强的海洋国家属性。美国的印太战略也是海洋属性。加上英国脱欧,需要在全球的事物上塑造自己的影响力,美国的印太战略与其可谓不谋而合。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印太地区有许多英联邦成员国。英国积极参与印太战略十分有利于与英联邦成员形成更多互动与策应。这也是英国的利益所在。还有一个时机就是这几年XG问题,为英国参与印太提供了好时机。2、澳大利亚:唯一一个三个圈子全在的国家。比较三个圈子的成员国会惊奇的发展,澳大利亚在美国的印太战略中是全方面的参与国,除了美国以外,就只有澳大利亚为三个圈子的成员国。澳大利亚得天独厚,独占一块大陆,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印度洋太平洋中间位置,在东南亚后方而且资源丰富,经济发达。价值观又与美国完全契合。是美国的历史盟友,同时自身与东南亚尤其是邻国也有争端。近年来几个地区大国实力不断发展,澳大利亚认为自己面临的经济、军事威胁也在不断上升。于是更加强化与美国同盟的关系。寻求安全保护。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将澳大利亚打造成印太战略坚实的总后方。从此美国在地区事物上绝不会被孤立。3、韩国~竟然不在安全圈子内。对于韩国不在安全圈子内很多人都感到奇怪,韩国是美国的军事同盟国,又有大量美军驻扎在韩国。不在安全圈子内似乎很不合理。其实这事,有多方面原因。A.韩国前任总统不愿意太与大国对立,安全圈子内的国家对大国都是相当对立。B.韩国与日本关系近年来一直不好,把韩日都放在安全圈子内,漂亮国协调两国成本太高。C.美国的各个圈子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的。每个圈子有自己的侧重点,又可以延伸共识。所以韩国作为美国安全盟国不在其中不会太大影响美韩关系。D.韩国的重任。虽然韩国现任总统表达了缓与韩日关系、加四方机制的想法。漂亮国1-2年内不会扩大。因为韩国又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对抗朝X。这个任务是漂亮国的3大抓手之一,为了让韩国全力专心做好这个事情。美国也不远愿意韩国分心。必须要让韩国做好在半岛进行战争的准备。为了这个重任,韩国还是在安全上相对独立于美国的其他印太安全布局更合适。E.一个心怀多心的国家~印度。印度是美国印太战略的一端。在美国的布局中重要地位仅次于澳大利亚。但是印度本希望在美俄之前玩跷跷板,搞平衡,从而实现自身的独立。现在跷跷板一头已经完全翘起。以后这个平衡还能不能玩的不了,印度现在还在观望!同时又希望利用漂亮国的印太战略抬升自己的地区与国际地位。同时又想承接美日韩等国的产业,扩大贸易往来,限制大国地区控制力,但由于印度外交一直独立性很强。也不甘愿做小弟,所以现在算盘打的啪啪响,心思也多,难以进入核心圈。不过美国对印度也是两手准备。F.分裂的集团~东盟。东盟作为一个地区组织,多年一致希望达成一定的集体性。但东盟多年来一直奉行的“经济靠大国,安全靠漂亮国”的战略,在大国与漂亮国日渐尖锐全面的对抗中将很难再维持。导致东盟很多国家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不得不考虑有所侧重。而且东盟各国文化、政治、经济、历史各领域的不同,也很容易在域外大国的介入下产生分裂。这次印太经济框架没有纳入部分东盟成员就显化了这个现象。何况东盟有10国,美国不会也不可能把每一个都拉进印太战略里来。漂亮国实际只要重要成员。由于历史原因以及过去的合作新加坡、泰国基本可以算是。接下来就是要再拿3个国家就可以了。对于美国有几个理想选择是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尤其是越南是大国与漂亮国在这几年对抗中东南亚最大的收益,马来西亚与菲律宾紧随其后。目前漂亮国是想把这4国都争取过去,能不能如愿就不知道了。争取到全部最好,争取到2+3个基本就可以主导东盟了,或者分裂东盟。实现目标。E.美国印太战略的地区核心成员。能在美国印太战略核心的就是澳大利亚、日本,这三国属于内核。这几个基本上所有事情都可以达成一定共识,步调也比较一致。澳大利亚的地位前面说过了。下面谈一下日本。日本是北观半岛,南抓台海,中间还有一个钓岛。而且与大国在经济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历史原因,军事上也在警惕。是漂亮国在南北两个抓手上的后方支援力量。同时由于也是漂亮国。次核:韩国。现任总统尹锡悦可能有所改变,未来会进去内核。贴核层新加坡、泰国。这些都是比较贴近的漂亮国的,但还是需要漂亮国继续拉紧。外层:菲律宾、印度、越南、马来西亚、印尼、文莱。对于漂亮国这些都是要争取的,有些还不一定能拉的的太近。F.不在圈中的圈内人~弯弯。虽然不在其中,但是漂亮国对其的重视性并不低。弯弯的台海是漂亮国比北约东扩还具有杀伤力的武器!第五、阿Q来分析拜登新启动的印太经济框架对原有印太经济格局的重塑减弱或替代大国对印太各国的影响力。如果对比RCEP成员国与“印太经济框架”成员国,印太经济框架13个成员中,有12个是与大国所在RCEP是一样的。“印太经济框架”成员国排除东盟的老挝与柬埔寨,漂亮国主导,大国被作为对手也被排除。这个架构一目了然!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成员国涵盖人口25亿,国内生产总值之与占全球经济总量40.9%,GDP人口规模都超过了区域全面伙伴关系协定(RCEP)与全面进步跨太平洋协定。而且在对东盟国家的产业转移能力上也是超过RCEP,这个冲击力与替代性真的太强!要知道经济利益往往更容易拉拢印度与东盟成员。第六、俄乌战争助力漂亮国重塑印太格局!1、战争的发生,促进了世界的对立,部分国被大多数国家所孤立。尤其是与俄罗斯就团。2.战争的发生,让各国更加重视安全,而这一点是美国的优势。各国都愿意借机会与美国拉进关系,即便不能获得保护也可以买点武器。3.战争的发生,削弱了俄罗斯对有传统友谊的印度、东盟的吸引力。4.世界两极化格局的一极出现力量塌陷,漂亮国实力相对大幅提升。5.战争的发生,使世界各国尤其是各经济强国认识到过长的不可控的供应链的脆弱性。从而建立可控的供应链。尤其是发达国家更加有需求把产业转移到可控的地区,把供应链条缩短。这一切都对美国有利,不仅加速了美国建立各类圈子的速度,而且减小了难度。而这一切都是战争带来的,从这一点看普某人算是漂亮头最好盟友。牺牲自己成就漂亮国。多说一句,世界不是开启了“新冷战”,冷战是双方力量有一定平衡,现在不具备这个条件。与其说是新冷战不如说是“封印”,现在这个时代消灭一个国家不可能,但是封印一个国家完全可以!漂亮国就是要封印任何能威胁其全球霸权的大国。
“知乎”网友“熊davidxtb”:2022年2月11日拜登宣布:“我们所设想的是一个开放、互联、繁荣、健强与安全的印太地区,我们已准备好与你们中的每一位一道努力来实现这一目标。”拜登在恢复美国在印太地区的领导地位并使之适应21世纪方面取得了历史性进展,对那些由来已久的联盟进行了与时俱进的调整,加强了新兴合作伙伴关系,并有创意地将它们进行连接,以应对包括从与中国的竞争、气候变化到疫情在内的各种紧迫挑战。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盟友与合作伙伴正在越来越强化各自在印太地区的参与;美国国会两党广泛一致认为美国也必须这样做。对该地区的这种跨大洋与跨政治党派的共同承诺反映了一个不可否认的现实:印太地区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地区,其未来对世界各地人民产生影响。这一现实是美国印太战略(Indo-Pacific Strategy)的基础。这一战略体现出拜登总统的远见,即使美国更加坚定地立足印太地区,并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增强这一地区。该战略思想的中心焦点是与印太地区以内与以外的盟友、合作伙伴与机构进行持续与有创意的合作。美国所致力于的印太地区具有如下特点:自由与开放。我们以及最亲密合作伙伴的切身利益需要一个自由与开放的印太地区,而一个自由与开放的印太地区需要各国政府能够自己做出选择,并使共享的领域得到依法的管理。我们的战略以增进健强力为起点,既在各国国内——就像我们在美国所做的那样,也在国家之间。我们将通过以下措施来推进一个自由开放的地区:投资于民主机制、新闻自由与充满活力的公民社会;提高印太地区的财政透明度,揭露腐败并推动改革;确保按照国际法来管理与使用该地区的海洋与天空;在关键与新兴技术、互联网与网络空间方面推进共同方针。一是互联:只有当我们为一个新时代建立起共同能力时,才能实现一个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对那些在美国及其合作伙伴的帮助下所建立的联盟、组织与规则,必须与之适应。我们将在这一地区内部与更广泛的范围内发展共同能力:深化我们与澳大利亚、日本、大韩民国、菲律宾与泰国的五个地区条约联盟;加强与主要地区合作伙伴的关系,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蒙古、新西兰、新加坡、台湾、越南与太平洋岛国;为一个强有力与团结的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作贡献;加强四方安全合作(Quad),并兑现承诺;支持印度的不断崛起及其地区领导地位;在太平洋岛国合作发展健强力;在印太与欧洲–大西洋地区之间建立联系;扩大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外交影响,尤其是在东南亚地区与太平洋岛国。二是繁荣:普通美国人的生活繁荣与印太地区息息相关。这一事实要求作出投资,以鼓励创新、增强经济竞争力、创造优薪工作与重建供应链,并为中产家庭扩大经济机会:在未来十年里,印太地区将有15亿人加入全球中产行列。我们将推动印太地区的经济繁荣:推出印太地区经济框架。通过这一框架,我们将:开发符合劳工与环境高标准的新型贸易方式;根据开放原则管理我们的数字经济与跨境数据流动,包括通过一个新的数字经济框架;促进健强的与安全的供应链,使之多样、开放与可预测;共同投资脱碳与清洁能源。通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促进自由、公平与开放的贸易与投资,包括在我们主办的2023年;通过与七国集团(G7)合作伙伴的“重建更好世界倡议”(Build Back Better World),缩小这一地区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差距。三是安全:在过去的75年里,美国一贯保持支持地区和平、安全、稳定与繁荣所必需的强大防御力量。我们正在扩大这一角色并使其现代化,使我们更有能力捍卫我们的利益与阻止对美国领土及我们的盟国与伙伴的侵犯。我们将加强印太地区的安全,利用一切实力工具来阻止侵略与反制胁迫行为:增强综合威慑力;深化合作,加强与盟国以及合作伙伴之间的互操作能力;维护台湾海峡(Taiwan Strait)的和平与稳定;以创新方式在快速演变的威胁环境中运作,包括太空、网络空间以及关键与新兴的技术领域;加强与大韩民国与日本盟友的延伸威慑与协调,致力于朝鲜半岛的完全无核化;继续兑现澳英美联盟(AUKUS)的承诺;扩大美国海岸警卫队(U.S. Coast Guard)在应对其它跨国威胁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与合作;与国会合作,为《太平洋威慑倡议》与《海上安全倡议》提供资助。四是健强力:印太地区面临着重大的跨国性挑战。随着南亚冰川融化,气候变化日益严峻,太平洋岛国面临海平面上升带来的生死存亡的搏斗。新冠肺炎疫情继续给这一地区带来痛苦的人员与经济损失。印太地区国家政府在努力应对自然灾害、资源稀缺、内部冲突与政府治理方面的挑战。如任其发展,这些现象会破坏地区稳定。我们将针对21世纪的跨国性威胁建设地区的健强力:与盟国与合作伙伴一起制定2030年与2050年的目标、战略、计划与政策,与将全球升温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相符;降低地区对气候变化与环境恶化影响的脆弱性;结束新冠肺炎疫情,加强世界各国人民的健康安全。
中国青年报:《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基本成型》
5月20日至24日,美国总统拜登展开他上任后的首次亚洲之行。此前的5月12日至13日,拜登在白宫会见了东盟八国领导人(菲律宾与缅甸领导人因故未参与)。这些举措既是对2月11日发布的拜登政府《印太战略》报告的落实,也标志着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已基本成型。第一,架构。美国战略重点向亚太地区转移始自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特朗普政府上任后将其拓展为“印太战略”,却抽去了奥巴马政府支撑这一战略的经济架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加上特朗普为了经济贸易利益与美国地区盟国在驻军经费分担等事项上与盟国之间龃龉不断,使其“印太战略”实际上收效甚微。拜登政府在其上任仅仅一个月即推出《临时国家安全战略指南》,全面继承了特朗普政府以遏制中国崛起为目的的“印太战略”。拜登政府在推行这一战略上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是重视盟友的作用,即不仅重视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而且多方发展联盟机制,甚至企图将北约组织移师印太;二是力图恢复“印太战略”的经济支撑,提出了“印太经济架构”的概念。在军事联盟方面,拜登上任“1”年多来,通过加固、重建与新建等方式,已经建立一个“2+3+4+5”的多层、复合结构的军事联盟体系。其中的“2”即美国与联盟国的双边军事联盟,如美日、美印、美澳、美英、美韩等。其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两国外长与防长的“2+2”会晤机制。如今,美国已经与包括日、印、澳、韩等盟国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2+2”会晤机制。“3”即美英澳“奥库斯”军事联盟。2021年9月15日,美国总统拜登、英国首相约翰逊与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共同宣布,成立一个所谓“国防与安全领域新的伙伴关系”的三方机制,将其命名为“奥库斯(AUKUS)”。同时,澳大利亚宣布取消原与法国签订的常规潜艇订购合同,转为向美、英购买核潜艇。这一改变意味着美、英、澳三方强化军事联盟关系,同时严重冲击核不扩散机制,影响十分恶劣。“4”即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这一机制自特朗普政府建立,在拜登政府上台后得到了巩固与加强。此前,由于印度传统的不结盟政策与与俄罗斯的传统友好关系,印度的角色并不十分清晰。俄乌冲突发生以来,美国与西方国家加大了拉拢印度的力度。迄今,印度虽没有弃俄投美,但随着国际影响力的此消彼长,印度在美俄之间左右逢源的策略很有可能变为向一边倾斜。印度一直是俄罗斯武器的最大买家,然而,印度空军今年4月决定取消从俄罗斯购买48架Mi-17V5直升机的计划,此举被广泛猜测为其将转向购买美制武器装备。“5”即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组成的“五眼联盟”,它与“3”一样是源自英国帝国主义时期向外扩张殖民地的产物,五个国家的主要民族是所谓的盎格鲁·撒克逊种族。与其他军事联盟不同的是,它侧重于情报的收集与共享。2021年9月,前英国国家网络安全中心主任西伦·马丁表示,面对中国崛起尤其是在网络领域与科技领域的发展,“五眼联盟”必须注重应对中国在科技领域越来越强劲的发展与对西方主导地位的挑战。在混合战争日益成为战争基本形式的今天,经济战、金融战不仅是战争的重要内容,其作用往往不亚于甚至超过军事战。为此,在特朗普政府退出TPP的情况下,拜登政府在今年2月推出的《印太战略》报告中,提出了“印太经济架构”概念。5月23日,拜登在日本首都东京宣布,“印太经济架构”旨在数字经济、供应链、绿色能源与反腐斗争等四个关键领域加强成员国之间的一体化。然而,对于什么是“印太经济架构”,目前透露出的信息有限,根据媒体的报道观察,更多的可以看出它“不是什么”而不是它“是什么”。首先,它不是一个单一的经贸协定,而是包括以上四项内涵的一个“经济架构”;其次,它不是一个自由贸易协定,强调的不是开放、多边、平等互惠的自由贸易,而是建立由美国整合及主导的针对中国的经济体系;第三,它也不是类似WTO的多边贸易机制,因为它不具备类似WTO的争端解决机制,而是倾向于采取美国主导的贸易磋商。“印太经济架构”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复杂性,即不仅涵盖所谓“新型贸易方式”,而且包括“数字经济与跨境数据流动”,以及所谓“安全的供应链”等;二是开放性,这样便于美国将它需要的东西塞进这个架构;三是排他性,美方直接或间接地宣称,不会接纳中国加入这一架构;四是不平等性,即强调美国的主导地位。“印太经济架构”本质上是“印太战略”的经济支撑与政策工具。
二、拜登版“印太战略报告”的“新”与“旧”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旧瓶新酒: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
“印太”(Indo-Pacific)概念最早由德国学者卡尔·豪斯霍夫(Karl Haushofer)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近年成为美国、印度、澳大利亚等国战略界人士口中的“热词”,其具有极为明显的地缘政治意涵。2021年1月上台的拜登政府多次表示竞争是美中关系的本质,宣扬要与中国展开“极端竞争”以及“长期性、战略性竞争”,并将美中竞争渲染为所谓“民主与专制的较量”。当地时间2022年2月11日,白宫发布题为《美国印太战略》的报告。拜登政府借此全面阐述其对“印太”地区形势、“中国挑战”等问题的看法,并就美国如何深化与“印太”地区国家的政治、经济与安全关系提出基本构想与相关举措。在拜登政府发布该报告的同时,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到访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参加美日印澳四边机制(Quad)下的第四次外交部长会议,为今年春天将在日本东京举行的四边机制第二次线下元首峰会做准备。可以预见,2022年拜登政府将在落实“印太战略”方面持续展开动作。美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杰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事务协调员库尔特·坎贝尔(Kurt Campell)、国防部助理部长伊莱·拉特纳(Ely Ratner)等拜登政府对华政策制定的核心成员皆认为,“印太”是美中两国展开战略竞争的重点区域。此份《美国印太战略》报告揭示了拜登政府针对中国加大施压的新动向,需引起高度重视。一、对美国与中国印太角色的定位。在《美国印太战略》报告中,拜登政府首先营造出一种历史纵深感,强调美国与“印太”地区的交往长达200多年。报告开篇即称,“美国是一个印太大国(Indo-Pacific power)”。这显然是为了回应有关美国是该地区“域外国家”的说法,凸显美国所具有的“印太”身份,为美国在“印太”地区谋求主导权赋予正当性。2021年11月11日,沙利文曾在澳大利亚智库洛伊研究所举办的活动上发表视频演讲。他当时称,美国的国土向西到达关岛,美国在日本、韩国与澳大利亚都有长期驻军,美国一直是“印太”地区的“常驻大国”(resident power),这一点“对于我们作为地缘政治玩家的存在很关键,对于我们的身份认同也至关重要”。此次发布的《美国印太战略》报告明确指出,历史表明了美国在“印太”地区扮演关键角色的“战略必要性”,考虑到“印太”地区的重要性以及美国在该地区的重大利益,必须“坚定地将美国锚定在印太地区”。报告还特别强调,过去几届美国政府在推动“印太战略”方面是一以贯之的。拜登政府上台后,美国国内的政治极化与两党争斗持续深化。在美国国内裂痕加剧的背景下,拜登政府希望通过该报告展现美国国内在强硬制衡中国、增加“印太”投入方面有较大共识,以此对“印太”地区国家与其他盟友进行安抚。应看到,美国民主党人拥有“印太战略”的发明权。从奥巴马政府开始,美国就在印度洋与太平洋“两洋框架”下筹谋强化对华制衡,特别是加强美国与印度的关系,推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坎贝尔曾是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主要操盘手。特朗普政府在2017年11月正式提出“自由而开放的印太战略”,后来美国国防部还在2019年6月发布《印太战略报告》。特朗普政府重新“激活”美日印澳四边机制,在印太经济方略上聚焦数字经济、网络安全、能源与基础设施发展这三大领域,并通过实施“印太透明度倡议”(Indo-Pacific Transparency Initiative)等对中国展开意识形态施压。2021年1月,特朗普政府下台前还特意解密题为《美国印太战略框架》的内部文件,以显示其对“印太战略”的关注度,并试图借此框限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从白宫近日发布的这份报告看,拜登政府在“印太战略”方面既有继承,也有发展。首先,进一步提升了“印太战略”的重要意义。报告称,不应仅从大国地缘政治竞争的狭隘视角看待“印太”地区,而是要看到该地区的走向将“界定国际秩序的基本性质”。换言之,拜登政府将印太地区的大国博弈与美国对国际秩序的总体把控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其次,沿用了“自由而开放的印太战略”这一政策表述,但同时强调要使“印太”地区“更具联通性、更加繁荣、更加安全与更具韧性”。在这份“印太战略”报告的结尾部分,拜登政府还提出所谓“开放、透明与包容的原则”。这些新增加的表述会否产生实际的政策意义有待观察。再次,更加重视增强与盟友之间的协同,力图构建“有力的且相互强化的联盟网络”,打造针对中国等对手的“集体实力”。最后,更加重视美国“印太战略”布局的全面性与长远性。报告称美国将“重视印太地区的每一个角落”,尤其是东南亚、南亚与太平洋岛国。报告还多次提及“21世纪的挑战”“跨国性威胁”等表述,突出气候变化、卫生安全、自然灾害、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等政策议题在美国“印太战略”中的地位。不出所料,拜登政府的这份报告对中国的角色进行了较为负面的刻划,延续了2021年3月白宫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过渡性指导方针》有关中国的表述基调。报告诬称,中国为了实现成为“世界最具影响力国家”这一目标,正综合使用经济、外交、军事与技术力量,中国欲在印太地区建立“势力范围”;“中国实施的胁迫与侵犯遍布全球,但在印太地区则最为突出”。报告还诬称中国对澳大利亚进行“经济胁迫”,在东海与南海地区“霸凌”邻国,与印度发生冲突,并破坏人权与国际法。显然,拜登政府试图将中国描绘为“印太”地区的“恶霸”,并以此为基础动员各国加入美国主导的对华“统一阵线”,共同对中国施压。与拜登政府在对华战略上提出竞争、对抗与合作三分法相一致,这份报告在“抹黑”中国的同时也强调,美国希望“负责任地管理与中国之间的竞争”,并在应对气候变化、核不扩散等“跨国性威胁”方面与中国展开合作。报告还就美国对华战略提出了值得关注的表述,即“我们的目标不是为了改变中国,而是要塑造中国行事的战略环境,在世界上建立起一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对美国及其盟友有利的影响力平衡”。二、拜登政府印太战略的主要目标与举措。这份《美国印太战略》报告体现了拜登政府在内外交困的背景下,塑造“印太”地区态势的紧迫感。报告强调,未来10年对于“印太”地区与国际秩序而言是具有“决定性的10年”,而且无论是“印太”地区内的国家还是其他国家都与此存在“利害关系”。通过发布这份报告,拜登政府既着力彰显美国国内在“印太战略”方面的连贯性与长期性,也力图强调美国与盟友、伙伴在“印太战略”方面的一致性,宣扬美国的“印太战略”是“有原则基础的、长期的,并根植于民主韧性”。从该报告看,拜登政府“印太战略”的主要目标与相关举措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巩固“印太”地区的“自由与开放”。在拜登政府看来,所谓“自由”即指“印太”地区国家能够在遵守国际法并符合其义务的情况下做出“完全独立的选择”;所谓“开放”,即指“印太”地区的海域、空域与其他共享的空间得到合法的治理。这一表述在实质上与特朗普政府的说法基本一致。但是,拜登政府强调,要确保“印太”地区的国家能够“在不受胁迫的情况下做出独立的政治选择”,需要从加强相关国家的国内民主制度入手,由内而外的构建所谓“韧性”。报告称,美国将在选举安全、媒体独立性、公民社会发展、反经济胁迫等方面为印太地区国家提供支持,并协助打击这些国家面临的“外部干预”与来自别国的“信息操控”,巩固民主治理。报告还特别提出,拜登政府将通过实施美国首份“反腐败国家战略”,提升“印太”地区国家的“财政透明度”,进一步曝光腐败行为并推动相关改革。为了确保“印太”地区的“开放”,拜登政府支持通过“以规则为基础的方式”处理东海、南海等问题上的争端;构建开放、互操作、可信与安全的网络空间,倡导负责任的行为规范;与盟友共同确保对关键与先进技术的主导权,制定“以共识为基础且符合价值观要求的技术标准”。第二,重塑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同盟体系。盟友被拜登政府视为美相对于中国的“最大非对称优势”,拜登政府力图在“印太”地区打造多主体、多层次、相互嵌套的联盟架构,既包括对美日、美澳、美菲、美韩、美泰等正式联盟的“现代化”改造,也涉及进一步夯实与地区伙伴之间的关系。这份报告重点提及的“美国伙伴”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蒙古、新西兰、新加坡、越南、太平洋岛国,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从这一名单不难看出,美国在地缘上对中国的压制是全方位的。拜登政府提出,要通过美日印澳四边机制这类“灵活的组合”,汇聚“集体力量”应对印太地区面临的挑战。美国将进一步完善四边机制框架下围绕疫情、气候变化、先进技术、基础设施、清洁能源等政策议题设立的工作组。考虑到东盟对四边机制的疑虑,报告重申美国认同东盟在地区事务中的“中心性”,提出要加强四边机制与东盟之间的联系。此外,美国还将在东南亚与太平洋岛国新建使领馆,尽快推进与密克罗尼西亚等“自由联系条约国”之间的谈判,确保这些岛国继续作为美国力量投射的“基石”。尤值重视的是,报告明确提出,美国将促进欧盟与北约加强与“印太”地区的关系,“帮助构建印太地区与欧洲-大西洋地区之间的桥梁”。拜登政府强调,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同盟体系不仅涵盖政府力量,还注重将社会性力量纳入其中。美国将扩大“和平队”等组织在“印太”地区国家的活动,并通过设立四边机制奖学金(Quad Fellowship)、实施“东南亚青年领袖倡议”(Young Southeast Asian Leaders Initiative)等方式,促进美国与“印太”国家的民间交流,为“新一代注入活力”。第三,加强与“印太”地区的经济联系。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美国的印太战略缺少有力的经济支柱。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与“印太”地区的经济关系薄弱。报告称,2020年美国与“印太”地区的贸易额达到1.75万亿美元,尤其是在服务贸易领域美国具有突出优势。这一贸易关系为“印太”国家提供了500万个就业岗位。到2020年美国对印太地区的投资额达到9690亿美元,在过去10年翻了一番,美国是东盟最大的投资来源国。拜登政府认为,这为美国进一步加强与印太地区国家的经济联系奠定了重要基础。拜登曾在2021年10月抛出“印太经济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的构想,此后美国贸易代表戴琪(Katharine Tai)、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等访问地区内多个国家,就“印太经济框架”问题进行磋商。报告就此指出,拜登政府将在2022年上半年提出有关“印太经济框架”的详尽方案,借此帮助地区国家发展数字经济,适应技术转型以及气候与能源转型。拜登政府将提出一个新的数字经济框架,与盟友与伙伴构建“多元、开放与有预测性的”供应链,并针对去碳化与清洁能源展开共同投资。在经贸规则构建方面,拜登政府强调将确保满足劳工权利、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高标准。此外,拜登政府还宣称将在地区基础设施方面加大投入,与七国集团国家共同推进“重建更美好世界倡议”(B3W),尤其是注重“印太”地区国家5G等方面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可靠的电信产品供应市场。第四,在“印太”地区推进“一体化威慑”。拜登政府称,“一体化威慑”是美国“印太安全战略”的“基石”。美国将与盟友与伙伴加强多域作战(即整合陆海空天网等多个战域的力量)与应对“全频谱冲突”的能力。美国将发展新的作战概念,建立更具韧性的指挥与控制系统,提高多边军事演训活动的范围与复杂性,构建更具多样性的军力部署态势。拜登政府强调将增强美军与盟友、伙伴军队的互操作性,开发“先进的作战能力”,特别是深化与印度的“主要防务伙伴关系”。值得重视的是,拜登政府明确提出要将相关国家的“防务工业基础”相互联结,整合防务供应链,通过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等具有创新性的机制安排,推动相关方在防务科技领域的协作,进而“支撑我们的集体军事优势”。报告提出了“民事安全挑战”这一重要概念,体现出拜登政府注重应对“灰色地带”领域的大国竞争。拜登政府将扩大美国海岸警卫队在“印太”地区的活动,包括训练相关国家的海警力量,提升其“海域感知能力”。此外,报告还提及非传统安全领域的相关政策,一是美国将在“印太”地区推进反恐与打击极端主义合作,尤其是监控恐怖主义危险分子与应对网络极端化;二是应对环境与自然灾难;三是处置“自然的、意外发生的、故意制造的生物威胁”;四是打击武器、毒品与人口贩运;五是与盟友与伙伴合作维护网络安全,提升应对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第五,应对气候变化、疫情等跨国性威胁。气候变化是拜登政府施政的核心关切议题,其不仅关乎环境与生态的安危,还与美国通过发展清洁技术、清洁能源重振自身竞争力有着密切联系。拜登政府致力于重建美国的中产阶级,称将通过推动清洁经济为美国创造数百万个“高质量的、中产阶级的”就业岗位。报告指出,“印太”是气候危机的“震中地区”。这也意味着美国会将“印太”地区国家作为其清洁技术出口的对象,以获得巨大利润。拜登政府将通过实施“清洁先锋”倡议等,促进清洁能源技术的投资与应用,推动各国能源部门的去碳化,发展气候友好的基础设施,支持“印太”地区国家拥抱“净零排放的未来”。报告还着重提出,要帮助相关国家开发储量巨大的海洋资源,推动联合研究,并提升相应的商业与输运条件。此外,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延续的背景下,拜登政府将卫生安全作为“印太战略”的组成部分。拜登政府上台后,美国显著增大了对东南亚等地区国家的疫苗援助。这次报告提出,美国将支持“印太”地区国家加强其卫生体系,以应对“未来的冲击”,扩展处置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包括生物威胁的地区性平台。美国将与东盟、亚太经合组织、太平洋岛国论坛等“印太”地区内的国际组织加大协调协作,以构建应对21世纪跨国性威胁的“区域韧性”。三、结语。“印太战略”是21世纪以来美国持续调整亚太地区政策的结果,也是美国应对中国崛起、推进对华竞争的产物。拜登政府延续了奥巴马政府、特朗普政府接续构建的“印太战略”框架,同时也植入了不少具有民主党施政特色的新内容,可谓“旧瓶装新酒”。在全面聚焦对华战略竞争的背景下,拜登政府通过彻底结束阿富汗战争等手段,希望能够真正地将美国越发有限的外交与军事安全资源向“印太”地区转移,这一战略动向对中国的周边环境与中美关系势将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应看到,虽然拜登政府在推进“印太战略”方面表现出很强的决心,但是其面临的诸多挑战与局限性因素不容低估。拜登政府夸大了美国国内在“印太战略”方面的共识基础,即便在其团队内部,围绕印太数字协定等问题也存在较大的分歧。拜登政府采取了民主党版本的“美国优先”路线,不愿向“印太”地区国家进一步开放美国的市场,而是希望能让前者向美国“让利”与“输利”。乌克兰问题导致美俄关系高度紧张,欧洲国家也不愿看到美国远离“欧洲-大西洋地区”。中东地区的国家间冲突以及恐怖主义问题,也使美国难以抽身。美国在其他战略方向上的收缩,并不意味着它能够顺利将战略资源转移到“印太”地区。更重要的是,亚太地区国家普遍反对美国与中国搞对抗,反感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该地区国家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卫生安全、灾害应对等方面有紧迫而现实的需求,难以指望美国为此付出“真金白银”,恶性的大国竞争只会损害而不是加强“区域韧性”。中国要高度重视美国“印太战略”带来的挑战,尤其是美国重构军事同盟体系、追求绝对安全、挑动台海与南海局势紧张引发的多重冲击。中国要进一步增强周边外交政策的精准性、灵活性,尽力阻滞形成美国主导的地区性遏华阵营。不断完善“一带一路”建设,确保相关项目惠及民生,重视周边国家的涉华民意变化,减少美国在中国与相关国家之间制造矛盾的空间。
半月谈网:《美新版“印太战略”怎么看?》
当地时间2022年2月11日,拜登政府发布《美国印太战略》报告,阐述其对印太地区形势的看法,并就美国如何推进“印太战略”提出构想与举措。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以白宫的名义公开发布“印太战略”,体现了拜登政府在大国竞争思维主导下维护美国在印太地区霸权的战略意图,也揭示了美国针对中国加大施压的新动向与新手法。旧瓶装新酒?“印太”概念的兴起,与21世纪以来美国寻求压制中国发展紧密相关。奥巴马执政时期,美国高官就开始大谈“印太”,力图在太平洋-印度洋两洋框架下审视“中国威胁”,并推动“亚太再平衡”战略。2017年特朗普政府正式提出“自由而开放的印太战略”,大肆渲染所谓中国谋求印太霸权。美国国防部2019年6月专门发布“印太战略报告”,延续对华负面论调。拜登政府上台后宣扬要与中国展开“战略性、长期性、极端性”竞争,并将“印太”视为中美博弈的最重要区域。《美国印太战略》妄图给中国扣上“地区恶霸”的标签,诬称中国对相关国家实施“霸凌”与“经济胁迫”,综合运用经济、外交、军事与技术力量,欲在“印太”地区建立“势力范围”。与此同时,报告宣称美国希望负责任地管理与中国的竞争,其目标“是要在世界上建立起一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对美国及其盟友有利的影响力平衡”。较之以往,拜登政府“印太战略”的“新意”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进一步提升“印太战略”的重要意义。报告指出不应仅仅从大国地缘政治竞争的视角看待印太,宣称该地区态势会“界定国际秩序的基本性质”,未来10年对于印太地区命运而言具有“决定性”,必须“坚定地将美国锚定在印太地区”。拜登政府沿用了特朗普政府“自由而开放的印太战略”这一表述,同时强调要使印太地区实现“联通、繁荣、安全与韧性”。第二,着力突出美国与盟友、伙伴之间的“同频共振”。该报告罗列日本、澳大利亚、欧盟等出台的印太政策构想,渲染美国与其盟友、伙伴在印太地区愿景上的一致性、联通性。拜登政府称将构建“有力的且相互强化的联盟网络”,打造针对中国等对手的“集体实力”。美国还将推进以“一体化威慑”为中心的安全战略,整合盟友、伙伴的“防务供应链”,推进防务科技合作。第三,力图补强美国“印太战略”的“经济短板”。拜登政府曾在2021年10月提出“印太经济框架”构想,这份报告称有关这一构想的详细方案将在2022年上半年推出。拜登政府将与盟友与伙伴构建“多元、开放与有预测性的”供应链,提出新的“数字经济框架”,围绕脱碳与清洁能源展开共同投资。此外,拜登政府还将把印太作为落实“重建更好世界倡议”的重要区域,尤其是注重5G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冲“一带一路”的影响力。第四,赋予“印太战略”更强的意识形态色彩。拜登政府强调需加强相关国家的国内民主治理,进而由内而外地维护印太地区的“自由”。美国将通过实施“开放政府伙伴关系倡议”等,在维护选举安全、保持媒体独立性、公民社会发展、反经济胁迫方面为相关国家提供支持。实施美国首份“反腐败国家战略”,提升印太地区国家的“财政透明度”。通过设立四边机制奖学金、实施“东南亚青年领袖倡议”等方式,强化美国的软实力。拜登政府在这份报告中专门列出未来一两年美国将采取的主要政策,借此彰显其推进“印太战略”的决心。然而,拜登政府面临的挑战也很突出。一是美国国内在“印太战略”方面的政治共识还有所欠缺,共和党并不愿为拜登政府在印太地区国家促进“气候韧性”与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支持。即便在拜登政府内部,其外交政策团队与经济政策团队围绕印太数字贸易协定等问题也存在较大分歧。二是拜登政府采取民主党版本的“美国优先”路线,因担心丢失选票而拒斥自由贸易协定,这从根本上限制了美国印太经济战略的可信度与吸引力。白宫官员宣称,“印太经济框架”将不会寻求美国国会的批准。这既体现了拜登执政面临的重大阻力,也会让相关国家质疑拜登政府“印太战略”的可持续性。三是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凸显美国在战略上的“左支右绌”困境。拜登政府虽然决心让美国进一步回归印太,但欧洲与大西洋方向的安全挑战势必对美国造成牵制。美国战略界人士担心美国面临与中俄“两线作战”的巨大风险。此外,中东地区的国家间冲突,以及恐怖主义势力在阿富汗等地“回潮”的风险,也使美国难以完全抽身。四是亚太地区国家普遍反对美国与中国搞对抗。印度尼西亚等国不满美日印澳四边机制冲击东盟的“中心地位”,对美英澳三边同盟加剧地区军备竞赛抱持警惕态度。许多国家担心拜登政府推动的“印太经济框架”是排除中国的,它们反感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亚太地区国家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卫生安全、灾害应对等方面面临紧迫而现实的需求,难以指望美国为此付出“真金白银”。总之,中国需要高度重视美国“印太战略”带来的挑战,尤其是美国重构军事同盟体系、追求绝对安全、挑动台海与南海局势紧张引发的多重冲击。同时,中国也要保持战略自信与定力,进一步增强周边外交政策的精准性,不断完善“一带一路”建设与对外经济合作,确保相关项目惠及民生,重视周边国家的涉华民意变化,尽可能地减少美国在中国与相关国家之间制造矛盾的空间。
三、拜登版“印太战略报告”的来龙去脉
季慧:《“印太”概念的发展演进:从理论到实践》(《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年第22期)
新世纪以来,太平洋地区传统地缘优势的存续与印度洋地区战略重要性的上升,使得澳大利亚、美国、印度等国家积极统筹两洋事务,努力打造印度洋、太平洋战略聚合体,尽管各方对其所涵盖地理范围的阐释尚存差异,但澳、美、印三国有关学者及国务家们在宏观战略认知方面具有高度共识。经多方助推,新的地缘政治术语——“Indo-Pacific”,近年来开始频繁出现于澳、美、印的研究机构、官方讲话及政府文件中,“印太”概念悄然兴盛,它并非印度洋、太平洋两个地理区域的简单叠加,其内涵具有更丰富的地缘及战略逻辑。第一,“印太”概念的内涵。首先,作为一种建构中的区域,当下各方对“印太”所涵盖的地理范围尚无一致表述。从“印太”概念的内涵角度梳理与总结学界、政界对这一概念纷繁的表述,大致而言有“大印太”与“小印太”之分。“大印太”是一种比较笼统的描述,认为印太地区涵盖太平洋与印度洋以及他们所比邻的所有沿岸国家,进而在此基础上粗线条地勾勒印太边界,如有学者认为“印太区域应是囊括美国在内的太平洋东岸地区以及整个印度洋地区”。在2013版澳大利亚国防白皮书中,则将印太界定为“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并且跨过东南亚地区的战略弧”。澳大利亚智库型研究机构“印度—太平洋治理研究中心”则认为“印太”的边界应为“从西太平洋到西印度洋的广大区域,包括非洲东海岸”。此种宽泛的界定意在从更广义的地域空间整合印度洋与太平洋的战略资源,提升整体战略优势。“小印太”则是一种更趋精细化的界定,如美国学者阐释道,印太地区是“从西伯利亚东部边缘地带向南延伸,经日本、朝鲜半岛、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与东南亚,一直延伸至大洋洲与印度,但不包括印度以西的印度洋地区”。而美国政府与战略界讨论“印太”这一概念时则主要是指“从东经60°至140°之间,南到南印度洋,北抵沿海国家的广阔区域”。与前者相较,“小印太”概念的战略考量更成熟,也更具可实践性。其次,作为一种战略构想,“印太”概念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其近年来的频繁使用,体现着澳、美、印三国新的战略取向,澳大利亚的“印太战略弧”,印度跨过印度洋,迈向太平洋的“东向行动政策”以及美国兼顾太平洋与印度洋的“两洋政策”无不揭示了“印太”概念中的战略意涵,而三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倚重也表明,“印太”日益成为一个多维战略体系。由此可见,“印太”概念展示了一幅新的地缘政治图景,它打破了人们原有分散的战略认知,从地缘上把印度洋与太平洋两大战略通道连接起来,从整体上考量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战略环境。第二,“印太”概念兴起的背景。“印太”概念是在亚太地区及印度洋地区间的相互联系发展到一定时期后逐渐形成的,是两者间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关系发展的产物,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区域经济持续增长与政治崛起以及21世纪以来印度洋新兴经济体勃兴并发的结果。亚太地区战略地位稳步提升。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国际政治结构的新变化、新调整,亚太地区战略地位在原有基础上稳步提升并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首先,亚太地区新兴国家群体性发展;其次,亚太地区区域合作日趋成熟;再次,地区热点问题聚焦。亚太地区向来热点问题频发,新世纪以来愈演愈烈的领土与资源争端、暴力极端主义、自然灾害、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事件使得亚太地区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安全环境复杂多变,时时牵动大国关系走向。亚太地区整体地缘战略地位的提升,使得本世纪以来世界战略重心自西向东的位移从未停止,特别是美国此前不断强化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使亚太再次成为全球政治的核心地带,也是大国政治考量中无法逾越的关键区域。印度洋新兴经济体的勃兴。首先,从经济方面来看,印度自20世纪90年代实行市场经济改革以来,国内经济高速增长,在可预见的未来,印度经济仍将快速发展,其整体经济实力有望显著提高。其次,从军事方面看,新世纪以来印度着力打造一支与其崛起地位相称的军队,为此印度一方面在国内加紧研制新型武器装备,另一方面斥巨资从国际市场进口先进军事装备。两手政策促使印度近年来军事力量稳步提升,在陆上、海洋及外太空领域都有长足发展。再次,在外交领域,印度始终遵循莫迪政府制定的“东向行动政策”开展“全方位外交”,改善同巴基斯坦的关系、提升与东南亚各国的合作、发展同南太平洋地区国家的友好联系,在巩固自己南亚地区核心国地位的同时,提升自己在“印太”地区的战略地位。第三、主要的智识理论形态。“印太”已经成为当下被广泛认同与使用的一个地缘政治概念,同其他地缘政治术语一样,“印太”也经历了一个从观念到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早期地缘政治家们的思想智识、当代学者的理论化贡献及国务家们的战略实践,共同搭建了“印太”概念的思想理论阶梯。早期战略家的思想启示。在地缘政治领域,美国的海权理论家马汉及英国的地缘政治家麦金德都在自己的学说及理论中将印度洋与太平洋视为一个整体,如马汉强调,要综合考量印度洋与太平洋的海权。在麦金德的地理透视中,他打破了陆地与陆地以及海洋与陆地的自然边界,从地缘政治与力量对比的角度将中国与印度,南非、澳大利亚、美国与日本分别划分进了同一地缘范畴中。麦氏的贡献在于他创造性地打破了传统的思维定式,整体性思考中、印及其所处的印度洋与太平洋区域的战略合力,为后人打破藩篱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德国地缘政治学家卡尔·豪斯霍弗在20世纪20、30年代地缘政治沉思中提出:“中国、印度两个文明帝国聚集与印太地区所产生的地理影响在于,他们在地理上受沿岸岛链的庇护”。此后,“印太”作为一个地缘术语而长期存在,虽远未成为一个主流的地缘政治观,但不时见诸政治家的学理性思考中。当然,“印太”概念真正兴起离不开当代学者的研究与传播。当代学者的理论贡献。“印太”作为一个具有地缘及战略内涵的概念,得益于当代澳、美、印三国学术机构及相关学者的理论化贡献,他们也是这一构想由古典走向现代的主要论证者。其中影响较大、成果较多的当数澳大利亚战略智库——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其研究人员罗里·梅德卡夫堪称是这一领域的棋手,他不仅撰文阐释“印太”概念的内涵、外延,以“印太”为地缘单位考量相关大国的国际关系,还就澳大利亚如何缔造“印太战略”发表过一系列重要论述。梅德卡夫在“印太”概念的阐释与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澳大利亚战略及预算评估中心、印太治理研究中心都是这一概念的有力推手。在印度,最早使用“印太”概念的是海军指挥官兼防务研究与分析所研究员格普利特·胡莱纳,他在2007年撰写的学术论文《海上通道安全:印—日合作的前景》中正式提出“印太”概念,从而把这一术语带入了印度战略研究者的学术视野中,此后印度学界的一些国际关系研究者开始频繁地在文章、研究报告及专著中使用这一概念来分析印度在新的战略框架中同印太区域国家可能的冲突与合作。美国企业公共政策研究所研究员迈克尔·奥斯林则以美国的战略视角分析了美国积极构建“印太”概念的战略目标、实现手段及战略评估。此外英国布鲁内尔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学者大卫·斯科特也对“印太”概念的历史、内涵、政策构想及区域内双边及多边合作作过详尽论述。某种程度上,政治受地理支配,在学者们将“印太”从一种思想观念发展到一个富有确切内涵的地缘概念的同时,国务家们旋即从实践上赋予了这一概念战略层面的意涵,从而使“印太”概念的内涵进一步充实。第四、各国的战略实践。在美国,首位使用“印太”这一表述的政府高级官员是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她于2010年10月发表了举世瞩目的《美国的亚洲新政策》演讲,其中提到:“印度洋——太平洋海域对于全球贸易与商务至关重要。”此后希拉里在其《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中还着力阐释了“印太”地缘战略对美国的重要性。2011年11月,奥巴马总统在对澳大利亚众议院的演说中再次肯定了希拉里的印太观。近年来,美国军方也更倾向于以“印太”为框架来阐释与部署美国的军事战略。2012年初,美国国防部发布的《战略指南》进一步明确:“美国的国家利益与从西太平洋、东亚到印度洋与南亚这一弧形地带的发展日益紧密的联系起来。”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亚政府也是“印太”这一术语的高频使用者,更是首个在官方文件中将其地区战略利益定义为印度洋—太平洋的国家。2012年8月9日,澳大利亚国防部长斯蒂芬·史密斯在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演讲时首次公开宣称澳大利亚的战略利益在印度洋—太平洋区域,这是澳大利亚高级部长官员在国际安全方面首次引入“印太”这一新的战略地缘观。此后,他多次在公开讲话中提到“印太”地区是新的世界战略重心,“跨越东南亚各岛屿的印度洋与太平洋正在聚合为一个单一的战略体系”。另一个积极实践“印太”概念的国家是印度。早在2009年,印度军方官员就开始公开用“印太”这一表述来取代此前的“亚太”地缘概念,印度前总理辛格也曾在不同场合使用与强调这一术语,2012年12月20日,他在印度—东盟纪念峰会开幕式上发言时指出“印太”地区的稳定、安全与繁荣对于这一区域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次年5月辛格访日,在同安倍的会晤中他特意以“印太”为战略谋划来解读与定义两国关系。地理与政治之间从来都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新的地缘政治概念也催生出区属国家新的战略框架。“印太”概念的兴起固然是该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安全等多方因素综合发展的结果,亦有学者及国务家的理论先导及实践助推已如前述。但作为一个新地缘战略术语的主要倡导者,其背后折射的更是澳、美、印三国各自新的战略关切与战略取向。第五、结语。冷战后地缘政治导向再次由陆地转向海洋,印度洋、太平洋作为彼此独立的地理空间,其地缘政治界线被重构,取而代之的是更具战略聚合意义的新地缘政治图景——“印太”。传统亚太地缘战略价值的存续,新兴的印度及印度洋地缘战略地位的提升,以及彼此间日益密切的多维度联合,促使“印太”概念的出现成为一种必然。尽管“印太”还是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概念,但审慎评估之下不难发现,在具体的外交及军事实践中,它已经为相关国家带来巨大的战略收益,但正如任何硬币均有两面,以新兴的“印太”取代原有的“亚太”也派生出一定的战略困境。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印太战略”概念会聚焦国际社会更多的战略关注,也会释放更大的地缘战略影响。
中国国际友好交流联络会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陈积敏认为,相较于特朗普政府在2019年发布的印太战略报告,拜登政府的这份报告的历史脉络、主要目标与实施方案等关键内容均清晰呈现。报告首先回顾了美国参与印太地区事务的历史,分析了该地区的经济重要性与战略挑战,说明了美国继续加大对该地区投入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其次,报告阐述了美国印太战略的五大支柱,也就是五大目标,包括自由开放、集体能力、共享繁荣、增进安全、建立韧性。具体而言,其总体目标是维护印太地区的自由开放,这一点与美国传统的“门户开放”政策以及全球公域(如海洋、天空、网络等)开放相一致。其核心路径是推进集体行动,形成合力——“这一战略的核心重点是与该地区内外的盟友、合作伙伴与机构进行持续与创造性的合作”,主要措施涵盖经济、安全、外交等方面。最后,报告提出未来12-24个月的行动方案,这也是对上述主要措施的具体化,包括:1)向印太地区投入更多资源,如强化在东南亚与太平洋岛国的外交存在,以及增强该地区的海上执法力量等;2)在2022年上半年发起“印太经济框架”;3)强化军事威慑,包括尽快落实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4)支持东盟中心地位;5)支持印度的地区领导地位,突出印度作为地区安全净提供者的新角色;6)推动美日印澳“四边对话”机制(QUAD),将其打造成印太地区的首要集团;7)拓展美日韩三国合作;8)与盟友一道共同推进太平洋岛国开发;9)支持印太地区良治与问责;10)在印太地区构建可信、安全的数字基础设施网络等。拜登政府印太战略报告具有如下特点:一是目标更清晰,领域更全面,操作性较强。拜登政府对于美国印太战略目标的界定更为精细化,不仅强调“自由、开放”这一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的核心目标,还增加了其他四项目标,尤其是突出了印太地区发展中国家关注的基础设施建设、气候变化等问题,因而更能引起域内相关国家的共鸣。从领域上来说,特朗普政府主要侧重于从安全层面强化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存在,但对经济层面、非传统安全层面的关注甚少。某种程度上说,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更像是美国的印太安全战略,而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在议题与领域上则要丰富完备得多。从操作性上看,拜登执政一年的政策实践显示,这些行动方案已经或正在推进,特别是在联盟现代化与伙伴关系构建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如美日韩、美日澳三边关系的提升,以及QUAD的升级、AUKUS的建立,等等。可见,拜登政府印太战略要比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印太战略更为高效。二是拜登政府将印太地区的重要性提高到关乎地区与国际秩序形态的层次,并将中国的挑战视为最核心挑战。该文件指出:“中国将经济、外交、军事与技术力量结合起来,在印太建立势力范围,试图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大国……我们在未来10年的共同努力,将决定中国能否成功改变使印太与全球受惠的规则与规范。”拜登政府印太战略虽提及气候变化、疫情防控等挑战,但主要还是着眼于应对中国挑战,尽管美方否认印太战略是专门针对中国的。该战略重申了拜登政府对华战略的基调,即与中国更有效地展开竞争,同时负责任地管理竞争,使其不至于引发冲突。在诸如气候变化、核不扩散等全球性问题上,美国积极寻求与中国的合作。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核心、最敏感的问题。拜登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政策表述依然如旧,如强调保持台湾海峡稳定和平,重申“‘一个中国’政策以及在《与台湾关系法》、‘三个联合公报’、‘六项保证’之下的长期承诺”等原则立场。然而,该报告在具体措施方面除了一以贯之地表示要增强台湾的自卫能力之外,还特别强调“美国将捍卫我们的利益,阻止对我们国家、盟友与伙伴的军事侵略,包括台湾海峡,并通过发展新的能力、作战概念、军事活动、国防工业计划与更有弹性的军力态势来促进地区安全”。这是否暗示美国有意将台湾海峡纳入其防卫圈?是否意味着在防卫台湾问题上的传统“战略模糊”政策正渐进转向?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政策立场与特朗普政府2020年初提前解密的印太战略框架中所表达的政策立场基本一致。特朗普政府在那份报告中宣称要“保卫第一岛链国家,包括台湾”。这是否说明美国两党政府在提升台湾防卫能力,甚至在协防台湾方面达成了某种默契或共识?这些问题值得认真研究与高度关注。三是高度重视发挥联盟与伙伴关系作用,尤其是突出发挥美日印澳“四边对话”的功能,以及抬升印度的战略制衡作用。该报告并未提及巴基斯坦,一定程度上也是关照到印度的需求。拜登政府更为积极地促进欧洲盟友介入印太地区,意图打造印太地区-欧洲大西洋的更紧密联系。由于域内盟友与伙伴在地缘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层面与中国有复杂联系,在诸多问题上难以有效发挥制衡中国的作用,通过引入欧洲盟友力量,美国可以在更广泛议题上获得对华施压的国际支持,同时令该地区本已错综复杂的局势更加复杂化,从而有助于美国构建“影响力均势”来塑造中国崛起的战略环境。拜登政府印太战略的推进具有很大的外部依赖性。换言之,这项战略的实施不仅依托于美国的战略能力与意志,而且还仰赖于其盟友与伙伴的战略能力与意志。拜登反复强调加强国际合作、形成集体能力的重要性,但这种合作的有效性与持久性是存疑的:一方面与中国战略竞争并不是美国盟友与伙伴的优先任务;另一方面美国行政部门存在稳定性问题,如果再出现特朗普式的政府,那么国际合作就更加困难。此外,拜登政府的可用资源有限,无论是经济层面的倡议,还是安全层面的构想,都体现出其战略目标与实施能力的不对称性。美国的国际战线太过广大,超出了其资源承受力,尽管拜登政府试图收缩,但恐难如愿。这种广泛的战线以及全球利益的存在,使得美国无法将有限资源大幅度转移到印太地区。印太地区是美国的重点关注,但并非唯一关注。某位美国高级官员表示:“本届政府意识到持续在该地区保持接触的重要性,也认识到美国无法享有在一时仅仅聚焦于一个地区或一个问题的奢侈”。由是观之,拜登政府印太战略的前景具有显著的不确定性。
四、中国对该报告的反应与对策
2022年3月7王毅在两会记者会上阐述对美国“印太战略”的看法:美国的“印太战略”正在成为集团政治的代名词。美方打着促进地区合作的旗号,玩弄的却是地缘博弈的把戏;高喊要回归多边主义,实际上却在搞封闭排他的“俱乐部”;声称要维护国际规则,背地里却试图另搞一套自己的“帮规”。从强化“五眼联盟”,到兜售“四边机制”、拼凑三边安全伙伴关系、收紧双边军事同盟,美国在亚太地区排出的“五四三二”阵势,带来的绝不是什么福音,而是搅乱地区和平稳定的祸水。王毅说,“印太战略”的真正目的是企图搞印太版的“北约”,维护的是以美国为主导的霸权体系,冲击的是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合作架构,损害的是地区国家的整体与长远利益。这股逆流与地区国家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共同愿景背道而驰,注定是没有前途的。王毅表示,亚太是合作发展的热土,而不是地缘政治的棋局。中国始终扎根亚太、建设亚太、造福亚太。对于符合地区实际、满足各方需要的倡议,我们都表示欢迎;对于挑拨地区对抗、制造阵营对立的主张,我们都坚决反对。中方愿同各方一道,明辨是非,坚守正道,抵制“印太”对抗“小圈子”、共筑亚太合作“大舞台”,携手迈向亚太命运共同体。王毅戳到了美国冷战思想的核心,印太版小北约对印太地区发展的未来增加了诸多的不确定性,但印太地区依旧是一个经济发展相对活跃的地区。从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开始,印太地区就有不少国家表示响应。在经济合作下,增进的民间交流也是造福多国人民的一种表现。看到经济发展中不少国家已经抛弃了曾经的军事对抗,走向了合作共赢时,王毅对当前印太地区经济的发展充满了期待,也相信未来印太地区一定是以经济发展合作为共识,而不是以军事对抗为主流。正是有了合作共赢的主旋律,印太地区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不再愿意参加所谓美国的印太战略,更不愿意充当这个新北约的马前卒。这对于当下这个新时代是有非常重要的启迪作用的,毕竟在今天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开始发展国家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为发展的首要目的,这让国家之间的合作越来越频繁。传统的军事对抗已经在这个新兴国际舞台上失去了立足之地,这也让印太战略这个新北约势必将成为昨日黄花般,在不久之后便面临凋谢。这对于历史来说是一个重要进步,只有抛弃传统的对抗才能充分的合作与发展。印太战略这个新北约在当今的环境下是站不住脚的,也没有生存的土壤,当今的国际舞台讲究的是合作共赢而不是一味的对抗。未来印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往来将越来越频繁,也会真正造福各国人民。
“知乎”网站有一问:印太战略怎样破解?
“余鹏”答:答案是:不搭理。这个战略以遏制中国为目的的话,第一,这几个国家加起来的体量多大?其中澳大利亚的最大出口市场是中国,如果中国因为各种原因减少对澳大利亚的贸易,澳大利亚打算哪里去找接盘手?第二,这几个国家有兴趣与中国进行军事摩擦不?摩擦了打得过不?别说喊美国来压阵,美国来压阵的话,为什么不直接主导这个所谓的战略?第三,这几个国家各有软肋,更有意思的是,这些软肋还是中国可以拿捏的地方:日本是对华贸易以及未来需要面临的中国控制台湾之后的军事形势问题;澳大利亚是出口贸易以及对印尼穆斯林化的敌视情绪;印度则是工业化与投资资本的来源问题,未来还要面临中国在南亚的影响力实质扩张的问题。第四,这几个国家同时还各怀鬼胎:日本看重的是印度的独占市场“潜力”,以及希望印度在东南亚扩大军事与政治存在;澳大利亚看重的也是印度在东南亚与中国争夺影响力,以及可能的印度对低端工业的承接能力;印度则希望借机获得日本的投资与技术,以及未来可能发生冲突时,日澳两国的军事支持与政治游说支持。最终,遏制中国是要钱的。说了这么久,没一个国家为这个战略进行实际投入,那它还叫战略么?叫嘴炮。
“知乎用户jdWCBf”答:我国应坚持既定国策,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探索构建“丝路伙伴协定”或“中非自贸区”,同时展现更多弹性,采取“主动接触”政策,积极探索能够消弭对抗性的合作机制。“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相比“印太战略”,中国提出的“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与“一带一路”倡议,以合作共赢为主旋律,站在历史与现实的高度,超越了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为解决人类面临的现实问题提供了全新视角,给出了理性可行的方案。鉴于“印太战略”对中国构成的战略压力,以及当前中美经贸争端前景未卜,我国有必要考虑构建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新型多边合作机制。6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与国际组织积极支持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我国可以考虑从协议国家中挑选一部分与我国有良好经贸与外交关系的国家(比如部分上合组织成员国、金砖国家成员国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员国),倡议签订《丝路伙伴协定》,再逐步扩大。组建“丝路伙伴”平台,将防止“一带一路”协议国被拉拢加入“印太战略”;有助于我国开辟新的进出口市场,缓解美方对华贸易制裁对我国外贸带来的冲击;可望有效加强我国与美国等国的双边或多边贸易谈判的筹码;有助于实现“一带一路”与“印太战略”的战略融合。在以上述方式应对的同时,我国应坚持“结伴而不结盟”,改善与美印日澳的关系。习近平主席强调,我国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我国在策略上宜展现更多弹性,主动接触与改善与四国尤其是美印的关系,积极推进能够消弭对抗性的对话与合作机制。美国是唯一超级大国,妥善处理中美两国的矛盾,比如眼下的经贸摩擦,对于减少美对我敌意,推进我经济大国之路、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大业,意义深远。鉴于印度的人口、面积、资源以及拥核国家地位等综合实力,如果它真的与美日联手对抗我国,堪称我国严重的政策失误。我国在发展与印度周边国家(比如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关系时,不能以中印关系为代价。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及时消除印度对“我发展与其周边国家关系是要制约它”的忧虑。只要稳住中印关系,印度就会顾忌与我敌对的严重后果,势必下不了决心与美国等结盟,“印太战略”也就落实不了了。2018年4月中印两国首脑在武汉举行非正式会晤,对于保持中印关系稳定向上势头,实现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刘焕的书房”答:幸运的是,安倍晋三学的是下围棋,虽然也是因为围棋与他隐忍的处女座性格很搭配,如果安倍晋三学的是塔罗牌,我们未必有办法。安倍要知道,围棋是中国发明的,在中国人面前玩围棋,那就是关公面前耍大刀。围棋就是把敌人围在中间并且吃掉,需要从四面八方放黑子。其实,第一岛链、第二岛链也有这意味,但比较单调。美国与日本通过14年的围棋,布下了这些黑子。我把它们都涂黑了。大家可以清晰地看到,印度、日本与澳大利亚确实结成了一个网络。面对着黑棋的包围,白子突围的机率是比较高的,只需要突围出去,环绕着黑子形成一个更大的包围圈,最后就一定能吃掉黑子。
圈中的就是我们的白子,我们完全能靠针对印日两国的更大的包围圈把它们吃掉。首先,东边的朝鲜就是我们的白子,抗美援朝牺牲数十万将士,就是为了它,有了朝鲜,东部的包围圈就永远缺一个口子。南边的东盟目前也大多被中国用经济利益拉拢而来,所以现在美国对于拥有印度洋出海口的缅甸下黑手。西边的中亚早就与俄罗斯一同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中亚比较稳定,对俄罗斯有着很强的依赖关系,中国与俄罗斯交好,可利用俄罗斯的影响力进而稳定中亚。南亚的巴基斯坦已经与中国形成了数十年的友谊,斯里兰卡、尼泊尔与孟加拉国都与中国关系良好。我们之前出访中亚与伊朗达成了25年战略协议,这些都是下白子。所以,我们的白子突围是有很大机会的。欧盟对曾经的亚太不感冒,却对印太急赶赶地上了,原因只能去历史中去找。欧盟首次针对印太地区制定全面战略是欧盟外交政策的里程碑,标志着欧盟彻底要走出来大干一场。欧盟称其印太计划不针对中国,中国可以与欧盟合作。第一,印太战略是安倍晋三提出的,其实原型来自于德国历史学家,这个战略本身其实与中国没多大关系。中国属于“太”,但中国并不属于“印”。中国与印度洋并不接壤,中间有缅甸与孟加拉国。印度洋的主要地区与中国并不接壤,中间有喜马拉雅山阻拦。前不久的法国与四方对话机制的联合演习就在孟加拉湾,与其说是震慑中国,不如说是震慑缅甸,因为演习地点在中国之外隔着一个缅甸。中国可以与欧盟进行合作:“太”归中国,“印”归欧盟,这样中国不干涉欧盟进入印度洋,欧盟就可以不干涉中国捍卫在太平洋的权益。中国在印度洋没有领土,也没有权益。世界并非非黑即白,不能把所有势力都变成敌人。再强大的秦国也必须联合齐楚主攻韩赵魏,这就是“远交近攻”。如果秦国过早与齐楚交战,再强大的秦国也不会最终统一六国。联合欧盟应符合远交近攻的原则,美国对于我们来说反而是近。中国友俄而非友美恰恰符合“远交近攻”策略,因为其实俄罗斯是远而美国却是近。俄罗斯的核心区域都是欧洲区域,而不是遥远的远东地区。如果把西伯利亚看成是一片海洋,中国与莫斯科实在是远隔万里。苏联解体后我们与哈萨克斯坦等国都划定了边界,今天的中俄边界哪里还来的百万大军?俄罗斯主要的兵力都在欧洲防范北约,军事重心已经不在远东了。中俄曾经有历史恩怨,但唇亡齿寒,今天的中国必须与俄罗斯联合起来,从上海合作组织到金砖国家峰会就是例证。反观美国,大家看下美国在全世界的军事基地位置,从黄海的韩国基地、东海的琉球基地到南海边遍布着的美国基地,美军无所不在。看看美国在菲律宾旁边的领土关岛,大家还觉得美国跟我们相隔十万八千里吗?所以,四方对话机制,其实四方都是近。要想击败它们,只能远交近攻。远交的不仅包括俄罗斯,也包括欧盟。联合欧盟能分化北约,分化五眼联盟,分化美国盟友,百利无一弊。而且,英国退出了欧盟,这个搅屎棍不存在了,更有利于与欧盟的合作。如果中国要想有更大的作为,最终击败美国,那就必须要联合欧洲,哪怕不喜欢他们。对日本政冷经热,RECP合作联络了日本,也可以继续推行下去。对澳大利亚杀鸡儆猴,甚至把与澳大利亚的贸易份额转让给美国,多买美国的东西,反正有协议,威逼也好利诱也好,不得不买,那就减少买澳大利亚的。对印度以打击为主。中国与欧盟合作有基础,印度把曾经的狼引进来会发生什么?既然如此,中国就应该与欧盟合作,它们感兴趣的是“印”而不是“太”。瓜分倒不至于,但是让欧洲去找印度的麻烦是再好不过的了。前不久美国军舰在事先没有通知印度的情况下进入了拉克沙岛礁,受到印度强烈抗议。美国说,印度的海洋主张过火了。印度毕竟不是日本这样的美国半殖民地,主张南海航行自由,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别人也对他航行自由的时候,傻眼了,印度就这样受了报应。既然如此,中国的突围恰好就是印度,中国与欧洲合作一起对印度洋航行自由不是梦,印度洋一直不只是印度的洋。美国、澳大利亚与日本、印度建立了QUAD四边对话合作机制,为何要另起炉灶再建立一个AUKUS?首先,QUAD是日本提出来的,而且是以安全论坛为主的组织,而AUKUS是个军事组织,明显升级了。五眼联盟则是一个情报共享机构,三者不同。美国组建的AUKUS只包括澳大利亚与英国,最终目的自然是遏制中国,最直接的目的则是警告与惩罚欧洲!拜登上台前夕德国与法国为主的国家已经带领欧洲与中国审议了“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还想着趁着美国国会山骚乱的时候浑水摸鱼,这种背着美国私自接活的行为激怒了美国,所以后来被美国用新疆造谣的办法搅混了。不管是G7还是QUAD,美国的目的都是遏制中国,但号称美国盟友的欧洲却阳奉阴违。德国与法国选择做骑墙派,一方面安全上依靠美国,一方面经济上联系中国。因此,美国决定惩罚欧洲在中美对抗中采取的左右逢源、和稀泥的态度。默克尔与马克龙背着美国完成“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就已得罪了美国,拜登忍了半年最终拿欧洲开刀。本次阿富汗撤军,美国从中东转到印太地区全力遏制中国。中国应该怎么办呢?还是只能下围棋,毕竟不管是AUKUS还是QUAD都分散在各个地方,仿佛围棋盘四个角落各放了一个黑子,中间大片空地是留给我们白子的,就看我们如何下了。闷声发大财吧,让自己再壮一点。所谓的盎撒同盟也并非铁板一块,除了新西兰(我们向它递交了CPTPP的申请书)外,加拿大也可以争取下,近期创造了缓和的条件。国际政治就是如此,大家相互下棋,看谁下的高明,看谁不出错,不下臭棋。倘若不按规则来,一枪把对方旗手给崩了,再来个蘑菇云,那就不好玩了。
“肖沧统”答:通常的破解办法,一,硬,抓住一个跳的厉害的,杀鸡儆猴,让他们知道不好惹。即使要联合也不能把中国往死里得罪。二,惠,展示中国软实力,让他们觉得与中国合作比参加这个战略与中国对抗得到的好处更多。他们会自觉跟着利益走。美国综合实力世界第一,不容小觑,但中国也不弱,从地缘政治上,中国对这几个国家影响不会比美国小。战略联盟,关键在一条心,各有各的想法,个体的实力又不如中国,其实根本不用刻意回应,发展好自身,然后一方面展示自己无害,一方面分化瓦解。这个战略就不存在了。
“麻匪写字”答:第一、他们人多势众,但多有多的复杂,更不要说有数量却没质量。想要在一个战略下凝聚不同的利益的主体,且不是为了合作共赢,而是为了面对一个“假想敌”,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因为实际诉求达不成而解体,或是不卖力,睁一只眼闭一眼(就像红军长征时期经过云贵川,地方军各自算盘打得精,岂会让你老蒋自己说了算?)。对此,现在不是提倡大家读党史吗?我们从党史中就能学到很多经验,不用怕,四渡赤水还不是靠牢牢把握主动权?第二、既然这种“会盟”是靠日本斡旋凑在一起的,同样也可以靠斡旋把“一些人拉出来”,对方强调对抗,而我们强调合作,合作好还是对抗好?从自身角度出发,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闹哄哄”后或许会有清醒认识。第三、以上两条均含有“投机思想的成分”,是从对手角度出发。我们最需要的是从自身角度出发,毕竟内因才起主要作用。所以,“打铁还需自身硬”。从这点出发,美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就像是当年的美洲,英法荷西葡曾经轮番殖民该地区,土著人杀光后彼此再大打出手,乱哄哄一片。后来美国独立,美国做大,包括门罗、老罗斯福在内的美国总统都说过: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话外之音就是,这里是美国的,你们这些西欧殖民者,全部彻底干净地滚出去。确实,由于美国的强大与强硬,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那个国家随随便便插手过美洲事务。
“张丞”答:没有国家,想在两个大国之间选边站,除非没办法,比如日,韩,真是割肉硬抗,惨兮兮的,他们没有独立外交,就不说了。印度不傻,在家门口与中国消耗,那不是自己毁自己么,印度牺牲自己的话语权为美国对抗中国,那可能吗?印度为什么要选边站?澳大利亚是美国铁杆盟友,但是也是独立国家,嘴上喊围堵,但是,行动还是很理性的,美国拒绝中国掺加环太平洋演习,我澳大利亚邀请你来掺加我主导的军事演习,加上经济上对中国的依赖,所以说,很多情况,也许是做个姿态,美国政治方面,你特朗普还能干多久?70的人了,这个方案会不会随着你下马而变化?这都是未知数,当真你就输了
“政道衍义”答:以古为镜,映照世界,提升职场思维模式!《圣经·旧约·创世记》的巴别塔,上帝阻止人类人类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而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计划失败。而同样的道理,在古代,百姓盼望官员一片和睦,但国君心里其实很不希望看到这种局面的发生。尤其是在混乱的时代,社会政治正处于转型与整合的时期,专制君主制度日益成型,如果官员们一旦联合,那就太容易联起手来弄掉国君。《康熙王朝》中孝庄的手腕就是非常高明,有一次在魏承谟弹劾鳖拜后不久,孝庄借康熙祭拜其母后的时候,问康熙,朝廷最近怎么样?然后说:听说早朝的时候,四位大臣吵起来了。康熙说:一点小事而已,魏承谟状告鳌拜侵占民田,鳌拜状告魏承谟诬陷忠良,索尼已经拟旨,着苏克沙哈对两人都彻查严办。孝庄说道,还是索尼会做人,各打五十大板,两边都不得罪。并问康熙道:你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呀?康熙单纯地回答说是坏事。孝庄反驳说道:不,这是一桩好事。因为他们两边相持不下,两边都得仰仗皇上。你只管安安稳稳地听朝,少说话,话越少越让他们几个大臣摸不透。你看那观音菩萨,这天下人成天都对她跪拜,可是他从来不吱声,除非你修成正果,成千眼千手的时候什么都叫他们看不透。职场中少说话让人捉摸不透,别人心中才会对你也有所畏惧,而真要做到这一点,正向孝庄所言就是要有千眼千手的本事,全方位的搜集信息,让你看问题更加全面,办事情更加不动声色,信息的多寡也是领导与普通人对事物掌控程度的不同之处,明白了这层逻辑,聪明的你就知道职场中该注意什么了!
“仗剑读史”答:破解之道有5,如下:1、对冲。中国要巩固与俄、朝、巴的关系,经营好与东盟的关系,对东盟内部国家区别对待,胡萝卜+大棒都用上;软硬兼施尽量稳住印度,印度体量大,尽量挑开印度与美日的距离,把自己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2、稳步发展自己,这是根本。魏征说,中国自强,四夷自服。这话不错。3、发展军力,对抗性的力量只要在战争中消解,如果最后能打赢这场已经隐匿进行的混合战争,所谓印太战略也就会名存实亡。4、收复台湾,将所谓印太战略布局拦腰斩断,自行崩溃。5、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全方位痛击小日本,军事上狠狠压制与威慑小日本,在战争期间优先痛击小日本。因为,小日本是美国的第一仆从,是动议与发明印太战略的首恶,能拔掉美国嘴上的这个毒牙,必将沉重打击以美日为核心推动力的印太战略布局。切看看,近年来,小日本都做了什么!日本向外借力、搅动印太的小动作不断,与有关国家战略协调、加强防务合作无孔不入,特别是小日本对东南亚的拉拢明目张胆、用意非常明显,我们不得不察、不得不防。1、小日本加速推进与美军事捆绑。1月7日,日美“2+2”会谈,宣称共同强化日美军事一体化,特别是加强日美军事设施“联合使用”,包括储备军火弹药与共用飞机跑道,以支持日本强化在“西南防线”的军事力量。日本报道称,美日已讨论在日本各地的军事设施储备军火,包括临近台湾的岛屿,以应对“台海有事”。2、小日本与澳大利亚基于巩固战略合作特别是“优先应对中国威胁”,双方防务合作达到“准同盟”水平。2021年11月,日本自卫队军舰首次对澳军舰实施“武器等防护”行动,这也是自卫队首次对美军之外的外军实施该行动。2022年1月6日,日澳签署《互惠准入协定》(RAA),对两国部队联合训练时简化携带武器入境与海关手续等做了提前规定,使部队互派及军事物资运输更为便利,从而加深防务合作特别是促进一线部队交流与实战演习。3、日本还计划以日澳“准同盟”为模块,进一步与其他“志同道合国家”强化防务合作。比如印度,日本自卫队、印度军队相互融通物资与劳务的《物资劳务相互提供协定》(ACSA)在2021年生效,该协定旨在双方之间顺利提供燃料、弹药等。日印距离日澳“准同盟”的全套防务协定仅缺《互惠准入协定》(RAA)。4、日本与东盟的“印太战略合作”大幅度深化,小日本加速拉拢东盟,很明显小日本扶持东盟,就是想对抗它心中的“假想敌”。第一,小日本与东盟双方已经启动的合作项目已达73个。第二,日本深化与东盟的防务合作。2020年12月,第五届日本—东盟防长会议达成“万象愿景2.0版”,重点推进自卫队军舰“印太派遣计划”与针对东盟各国的“海洋安保能力援助”。比如菲律宾,日本与菲律宾不仅早在2015年1月就签署了加强防务关系的协议,此后两国更是举行了近20次联合海军演习。2022年4月9日,菲律宾、日本举行首次“2+2”会谈,菲律宾成为第九个、也是东盟国家中继印尼之后第二个与日本建立“2+2”机制的国家。与菲律宾的合作是点,小日本还妄图在面上深化,2021年12月28日日本防卫大臣称日本有意加入东盟防务热线机制,如果落实,日本将是继澳大利亚后第二个加入“热线”的非东盟国家。第三,小日本毫不掩饰武装扶持东南亚某些国家,针对性还挺强。2021年3月与9月,日本先后与印尼、越南签署《防卫装备品与技术转移协定》,日本与之签署同类协议的东盟国家达到4个,总数达到11个。比如,日本加快向越南移交舰艇装备、支持越南强化海上安保能力。第四,日本向东盟大搞“疫苗外交”,行拉拢之能事。2021年12月20日,首届日本—湄公河国家“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论坛”在线上举行,日本与湄公河五国及一些国际组织参会,共商湄公河国家疫情防控与经济复苏措施。第五,2023年时日本与东盟关系正常化50周年,届时在东京召开日本—东盟特别峰会,将日本与东盟合作推向新阶段。
“dispang”答:美国白宫近日题为《美国印略》文书,图造地缘争之“小敌”推之。以其状过冷思与零博,与和平、长合、胜负之渐远,巳败矣。此文凡十二页,充陈词溢。文忠称当聚从南至太平洋诸印太隅,见盟约、兵威及强在东南亚,总加兵于中国。美方号“综合遏力”,“塑起像”,其心险也。观此文牒,誉言欲进退,实引美英三边之高伴与美日印澳四方喧对,构闭墙间;声言强定地,实生宇宙生气;声以欲发荣,实以社稷,抗冲以东北,合以事,合而未为甚。所谓“印谋”者,美国也。此文牒续黑谮中国,染“中国胁”,妄图造对华“一阵”。此赤心多裸之清思,一世之安危,杂反之,逆顺比之世,而损人之害也。并日本《朝日新闻》质疑,美“印太经略”竟能生多大效仍存疑。此非美国初所发“印太谋”。从广、马茂言“亚太复平”之谋,至2019年美国防发“印谋”,美国频“秀肌肉”、挑衅,构而不惑,染大国竞”,以求强对华衡,遏中国。亚太,美国非设、卫者,贼局、破贼与烦也。中国亚太之负责大国,亚太多品物,务推边建美乡里,共护地方宁。中国于东盟倡之中先入《东兴》。与东盟谋伍,先许其伴约。中国坚彼之地,为阿富汗、缅甸等地多国之势,穷其家之用。故中国方设、内卫、正威之所加也。亚太为亚太万国共家,非数国谋走马地。今亚太仍临其初附、经苏、给执正复锐、漂荡之数挑战,合和与谋,是遍天下共识与之。奉劝国家停染军之敌,辞以旁为壑为敌,尊国家之意,顺世论潮流,多为和平之务。
“知乎”网友“未庄阿Q”:很多人说漂亮国在遏制大国要进行新冷战。阿Q认为漂亮国的确不是在遏制大国。其玩的更高明就是“封印”。类似咱们新冠疫情期间采用的隔离措施。其很明白正面对抗与直接冲突是下下策!自己也会损失巨大!同样单挑也是下策,群殴是中策,拉着盟友一起打压大国。胜算较大!但是那些中间派会做大,自己就算胜了还是有较大损失,而且说服部分盟友成本太高!什么是上策?!上策就是“封印”或者说“隔离”,通俗一点说就是“不与你玩了”。不直接发生对抗冲突。只是建立一个大家都不理你的圈子。让大家喜欢与漂亮国玩,不喜欢与大国玩。同时也不给设置硬指标,只是慢慢的缓和的减少联系!尤其是大国所仪仗的经济联系,尤其重要的是其中的制造联系。在我这个足够大的圈子相互进行产业转移、供应链分工,从而减少中间派、盟友等与大国联系的密度。大国自然就会衰落!这就是漂亮国高明的地方!在价值观、军事领域也是如此!不对抗、不冲突、软封印、全隔离!你不是要当老大吗?!当个光杆司令吧!当个叫花头子!这就是漂亮国的思路!现在非常明显!而且对应的架构也形成了。分别是:1.价值观层面的奥库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2.安全层面的四国机制(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3.经济层面的印太经济框架(美日印澳韩+印太东盟数国,总计现在有14个国家)每个层面的圈子各司其职,容易最大凝聚力量与共识。形成隔离带!另外还有几个助力点:为拉拢盟友吸引中间派提供助力:价值观层面:1.新疆问题2.香港问题3.人权问题。这个层面容易吸引欧洲盟友对印太事物的外交关注。安全层面:1.半岛问题2.台海问题3.南海问题。这个层面是绑定印太军事盟友与分化地区邻国与大国关系的抓手。经济层面:1.半导体核心技术问题2.产业转移与投资问题3.供应链体系安全问题。这个层面实现发达经济体对过去全球化不平衡产生的供应链单一且不稳定的问题解决。同时实现印太地区第三次产业转移的加快实现,让地区不发达国家尤其小国受益!同时降低印太地区发生战争等重大环境变化对全球产业影响,尤其是可以避免产业链中断的影响!所以大国要想应对之策!阿Q认为破解印太战略的核心关键是日韩。只要让日韩不完全倒向漂亮国,印太战略就不攻自破。首先在地区之中日韩是美国最坚定的军事盟友,而且与半岛问题、台海问题息息相关。经济实力也是漂亮国盟友中实力最强的。漂亮国的经济框架最倚重的拉拢东盟各国与印度的关键加分项就是这两国。而且日韩与大国关系密切在华产业众多。一旦有三成以上转移到东盟印度就会对大国造成明显影响,同时对东盟印度产生巨大吸引力!所以拿下日韩就是破印太战略的关键!
五、其他相关国家对该报告的态度
“喵斯拉大王二号机”:作为美国印太战略的基础框架与主要地缘战略工具之一,美日印澳“四边对话”体系的矛头所指是无需置疑的。很多中国人习惯于将其称为“亚洲小北约”,还对其野心有所低估。虽然这一组织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暂时在明面上也不具备北约那样的“集体防御功能”(基于北约基石“第五条款”),但是另一方面,“四边对话”体系所包含合作领域的深度与广度,又远远超出了作为单纯军事集团的北约。可以说,美国对“四边形对话”体系的设计,近似北约与欧盟的融合体。其最终目标,是编织一个以美日印澳四国为基点,在政治、经济、军事、气候、技术等各个领域灵活拉拢与组合印太各国的反华遏华包围网。一、“四边”对话体系的由来与发展。2017年,澳大利亚、印度、日本与美国重启了非正式的“四边对话”。当时许多人对其是否能发挥作用表示怀疑。因为在此前的2008年,澳大利亚曾由于顾忌中国的反对会影响两国经贸关系而退出这一体系,导致美国的第一次尝试失败。但是到2022年,“四边对话”体系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虽然期间美国与日本的领导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基于对共同对手的敌视,美日印澳正在地缘竞争的各个领域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除了军事与经济合作外,其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包括关键新兴技术控制、新冠疫情应对、人道主义行动、气候变化应对等等。华盛顿已经明确将对“四边对话”的描述升级为“四国集团”,并且是“一个首要的区域集团……处理与印太有关的问题”,而不再是一个边缘机构。一是在政治上加强高层沟通与协调。值得注意的是,拜登政府不仅延续了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政策,而且在不断加码。拜登上任16个月后,“四边对话”在各个方面加速扩张。在上一次迭代中,只有一些相对低级的事务官举行了会议,并进行了一次临时性的海军演习。现在,“四边对话”由多个级别的会议组成,出席者有各国领导人、部长、高级官员与各领域专家学者,并定期发布联合声明,概述共同立场。所有这些在五年前都是不可想象的。当时各国官员们只是十分谨慎地谈到探索性与非正式集会。通过更频繁的高层会议,美日印澳正在加速整合为一个主权国家集团:四国领导人于2021年3月首次线上会面,随后于2021年9月举行了首次面对面峰会。2022年3月,俄乌战争爆发后,他们再次线上会面,开创了在“四边对话”框架内讨论全球重大事态发展的先例。二是建立更多处理具体事务的常设机构或组织。四国政府扩大了“四边对话”的覆盖范围,就越来越多的问题建立了正式合作。最初,他们成立了由四国相关机构指定的工作级别官员组成的工作组会议,以讨论新兴关键技术、新冠病毒疫苗与气候变化问题。这三个工作组本身反映了“四边对话”在解决全球性问题(而不仅仅是地区性问题)方面的努力:在四国政府内部与政府之间进行协商与协调,成为非定期会议与正式官僚机构之间的政策桥梁。自那以后,“四边对话”体系又增加了更多这样的工作组,涵盖了供应链安全、区域基础设施、STEM研究与创新、人道主义援助与救灾、清洁能源、海事安全、网络安全、反恐、太空开发与利用等各种各样的问题。美国政府试图利用“四边对话”体系为整个印太地区的一系列政策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并将中国的影响力逐步排挤出去。根据计划,这些区域政策举措将以四国的互补优势为基础。例如,一项雄心勃勃的公共卫生举措将结合美国的技术、日本的资金、印度的生产能力与澳大利亚的物流能力,向印太地区的柬埔寨与泰国等国提供疫苗。“四边对话”最近还推出了一项STEM奖学金,旨在建立科技合作与能力。“四边对话”还建立了一个救灾与人道主义援助机制,帮助区域内的小国政府更迅速、更有效地应对紧急情况。其他一些关于区域基础设施测绘与绿色航运的举措目前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三是聚焦推进安全领域的合作。这是美国目前最为关心的领域。“四边对话”体系在过去几年就所谓“中国构成的战略风险”进行了最高级别的磋商,并讨论了从印太地区海上安全到阿富汗局势、缅甸局势以及半岛局势等大量问题。在情报领域,2021年9月,四国情报领导人参加了“四方战略情报论坛”。来自四国的高级网络安全协调员于2022年初在澳大利亚再次召开了会议。在军事领域,马拉巴尔海军演习最初是印度与美国之间的一次双边行动,旨在提高两国海军之间的互操作性,现在由四国海军定期参加。单独的反潜演习通常还包括加拿大与韩国等其他合作伙伴。美日印澳还与法国与英国举行了其他不定期的军事演习,以加强军事合作能力。虽然严格说来,这些军事演习还不是“四边对话”体系的正式分,但在过去两年中,该集团的一些成员之间的关系通过其他新协议得到了加强。例如,日本与澳大利亚达成了一项互惠准入协议,允许两国在对方领土上驻军。最引人注目的是,澳大利亚、英国与美国加入了被称为AUKUS的安全伙伴关系,以促进潜艇核推进技术的交流,并共享其他关键的先进技术。AUKUS对军事与地缘政治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一安排不仅增加了澳大利亚军事行动的潜在范围,而且在未来几十年中也锁定了密切的美澳防务技术关系。四国集团内部的双边安全关系也得到加强。这四个国家现在有一系列复杂的双边安全安排与相互接触。其中包括年度领导人会议、外交部长与国防部长参与的所谓2+2对话、军事人员会谈、地面、空中与海上部队的军事演习协议、物流共享协议、情报共享协议,以及关于海上安全、网络安全、反恐与国防技术的对话安排。四是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印度与澳大利亚签署了一项临时自由贸易协定,这对印度来说是一个重大突破。印度近年来一直抵制参加各类贸易协定,并在2019年退出了由中国参与的15国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二、“四边对话”体系的未来发展趋势。迄今为止除了美国之外的其他成员国,对于进一步增强”四边对话“体系的军事功能依然保持着十分谨慎的态度。他们习惯于将技术合作、公共卫生问题放在任务列表的前排,而有意无意地回避安全领域的一些关键问题或美国的相关建议。这主要是因为顾忌到其他印太地区国家(包括东盟)对军事竞争加剧的敏感性与反感,以及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此外,尽管美国在国防战略与印度洋-太平洋战略等关键战略文件中概述了积极的地区议程,但美国政府只批准了有限的国防预算增长,并且欧洲局势势必引起军事资源的再分配。这引发了其他国家对美国是否有能力在印太地区投入足够军事资源与保持军事优势的疑虑。美国方面对此并不满意,一直在向办法加速“四边对话”体系的军事化进程。一般认为,在今年5月24日于日本举行的第二次面对面峰会上,美国会提出使”四边对话”进一步正式化、组织化,向一个国家间联盟发展,并且“确保它能够适应地区安全形势的快速变,并能够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例如区域军事冲突”。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正在试图利用乌克兰战争作为说服其他印太国家在共同安全问题上开展更多合作。美国的论点是,中国与俄罗斯一样,都是区域安全的不稳定因素,亚洲在中短期有可能爆发同类的战争(指得具体是哪里大家心照不宣);为了遏制中国的地缘影响力不断扩张,“四边对话”应该成为一个类似北约的永久性军事集团。5月份的“四边对话”线下峰会有几个重要议程,包括《印度-太平洋经济框架》等多边经济项目,以及从斯里兰卡的不稳定局势到中国最近与所罗门群岛达成的协议等区域事态发展,但美国将其视为“加快安全合作的重要机会”。目前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对外军事援助仍然有限,中东与拉丁美洲的其他问题以及乌克兰的优先事项占据了其大部分资源。正因为如此,美国试图让堪培拉、东京与新德里分担更多义务。此外,美国人认为,乌克兰战争暴露了四国集团在安全领域的不协调性。日本与澳大利亚在制裁俄罗斯问题上与美国保持了完全一致,而印度基于其自身国家利益,对这一立场保持了距离。美国人试图在“四边对话”体系内对印度进一步施加影响,迫使其改变态度。总体而言,美国人试图将“四边对话”体系打造成一个具有较强向心力与地区影响力的区域性问题管理机构(以避免中国取得这样的地位)。在5月峰会之后的几个月里,“四边对话”体系将专注于巩固与落实其现有举措,并使其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伙伴与组织接触。“四边对话”不会增加更多正式成员,而是根据其他国家的需要与意愿,拉拢它们参与现有的活动或项目。美国提议,四国集团应在其目前开展双边活动的领域加快合作。例如在海上安全问题上,要通过卫星、侦察机、无人机与潜艇传感器提高对海洋的监控能力,并建立信息与情报网络。加强区域安全合作还包括四国通过海上交叉服务、再补给来扩大其军事行动范围;在成员国就近进行船舶修理;更有效地利用海上巡逻机、直升机等通用设备。四国还将通过更好的信息共享、协调行动与海岸警卫队合作,共同应对非法捕鱼、海盗、毒品走私与扩散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四国集团的安全合作将可能超越海洋领域。目前,四国已经组织了涉及外交部、国家安全委员会与武装部队的重要正式对话,正努力在国防部文职官员与情报官员之间建立联系,加强信任与合作习惯。四国集团将深入讨论地区性的潜在危机,并事先阐明成员国对彼此的期望。“四边对话”体系中有可能很快建立危机管理机制与快速反应部队,进行应急规划,并开展正式的隶属于“四边对话”体系的军事演习。(在安全问题上向北约模式靠拢)四国集团将协调加强对印太地区小国,例如菲律宾的对外军事援助,以减轻这些国家的负担。该集团还必然加强与法国与英国等欧洲合作伙伴以及加拿大、印度尼西亚、新西兰、菲律宾、韩国、新加坡与越南等其他合作伙伴的接触,不断扩展其在安全领域的影响力。美国还试图将“四边对话”的影响力扩展到全球治理领域。表面的说法是:俄乌战争对能源、化肥与粮食供应的限制,加剧了此前存在的对过度依赖导致的经济脆弱性的担忧。这些重叠的剧变突显了全球供应链对四国集团的重要性。四国集团为支撑全球供应链所做的努力可能会对成员国的经济与战略关系产生长期影响。其潜台词就是研究如何将中俄排除出全球供应链。截至目前,四国集团还不是一个军事联盟。与北约不同,它不是一个单纯由共同安全保障与共享军事资源定义的集团。但随着四国集团寻求在日益严重的全球危机与印太地缘竞争中进行合作与协调,它就必然会走上北约+欧盟模式的道路。
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教授李涛认为,美印在印太战略上存在根深蒂固的差异。首先,两国印太战略的目标不完全一致,甚至某些方面存在冲突。美国希望中印两个亚洲大国相互牵制以坐收渔人之利。而印度知道,只有中印日等亚洲国家的共同发展才可能迎来“亚洲世纪”。所以印度坚持印太战略的开放性与经济合作性,曾试图将中俄纳入印度的印太战略,坚持将“四方安全机制”与“印太战略”区分开来,因而印美印太战略的关注重心长期存在分歧。由于中美开展战略博弈的首要地缘区域是东亚地区,南亚地区相对次重要。而对于印度,后者是其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地缘区域,印度曾极力加强在海洋上与美日澳的合作,同时在欧亚大陆上不放弃与中俄合作。美印双方的印太海洋安全领域关注点也不同。美国更重视东印度洋与西太平洋地区,印度则更希望体现印度洋的优势地位,何况印度一直将印度洋视为“印度之洋”——自己的“内湖”,尽管美国倚重印度在印度洋的地位以强化其在印太地区的战略影响,但双方的矛盾显而易见。此外,历史上美印在意识形态与价值观上并不契合,例如曾经都反共但后者并不反对社会主义,并长期与社会主义国家保持交好;对“民主”的理解与层次也不一致……可见,印度加入美国印太战略更多出于机会主义心理、“搭便车”行为,美印战略伙伴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以利益互补为基础的有选择的战略伙伴关系,而非一种真正全球性的、战略性的、同盟型的伙伴关系。第二,印美对华结构性矛盾不对称,导致它们印太行动的差异。尽管联合遏制中国在印太地区的存在与影响力是美印的共同战略需求,但双方基于国家利益角度的对华认知、对华政策与对华需求尚存在根本分歧。制衡中国,的确是推动美印在战略层面不断接近的主要外因,但由于中美与中印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明显不对称,前者具有国际与全面格局,后者仅具有地区与局部性质;加之印度对外政策的战略自主性,使得印度与美日澳在印太统一行动上表现出诸多不同。第三,印俄友好关系,特别是双方的防务贸易成为美印关系的长期嫌隙。为巩固印俄关系作为其“战略自主之锚”的地位,印俄于2021年底举行首脑会晤,双方签署28项协议,并将两国的军工合作延续了十年。尽管印美防务贸易呈现上升态势,但印度目前仍然严重依赖俄罗斯的武器出口。印俄关系本就具有良好基础,加之担心日益密切的俄巴关系缩小印度的战略空间,印度对印太安全领域的合作相当谨慎。第四,亚洲国家身份与核心利益关切,使印度对域内国家态度与美国存在极大差异。首先,阿富汗问题加深了印度就美国对盟友不负责任的感受,并留下难以缝合的伤痕。其次,美国对印度从伊朗进口石油极为不满。还有,在缅甸问题上,印度与其他“四方”国家的态度也不同,印度反对“制裁”缅甸军方;在朝鲜问题上,印度也异于其他三国,“作为少数几个在平壤设有大使馆的国家之一,印度对使用强硬语言保持沉默”;对于东盟,印度更强调印太战略经济增长为减贫与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开辟合作的可能。第五,印美在印太经济利益、发展方式的不同导致印太经济合作的迟滞。在经贸问题上,美国秉持“美国优先”原则,印度则支持多边主义;双方在贸易自由化、移民等问题上立场迥异,贸易摩擦不断;美国从中国撤出厂房转移至印度,但中印贸易额激增甚至超过美印,2021年突破新高,达到1250亿美元,同比增长43.3%。第六,印美在气候、网络安全等其他问题上的矛盾。在去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格拉斯哥大会上,印度总理莫迪突然高调宣布2070年印度将实现“零碳排放”目标,但作为全球第二大煤炭生产与消费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印美在承担气变责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等方面一直存在分歧;在网络安全发展的目标、水平、发展空间与合作机制协调等方面也存在较大难度。不可否认,从奥巴马、特朗普到拜登,经民主、共和两党共同推动,在印太战略黏合下,印美关系从外交、安全到政治、经济确实有了一定发展,但双方的目的动机不同,效果如何有待观察。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四方安全机制”不会出现美国期待的大变化。
五、“知乎”网站的相关评论
“知乎”网站有一问:请问如何解读拜登政府最新发布的《印太战略报告》?
“飞跃本屯”答:一是正式承认中国是不能被和平演变的。和平演变(颜色革命)的对象要从中国转移到中国周边的对华友好国家。二是把军事与外交上扶持印度作为一个核心任务(虽然印度需要的是投资与基建)。三是之前的自由民主车轱辘话。四是强调下澳日韩核心小弟地位(新加坡从核心小弟名单中消失了)。没明说但意思明显的内容一:美国不会与中国的直接军事冲突,但鼓励印度与核心小弟们去与中国军事冲突。没明说但意思明显的内容二: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小国们敢不听美国话与中国对着干,那你就等着下台吧……相比奥巴马那会的美军自己上进行军事围堵+开放美国本土消费市场的重返亚太战略。布林肯沙利文搞出的这个让小弟们上,不上我就嫩死你的印太战略实在低龄化了。当然中国也不能不防,当务之急是把对外输出的三件套(投资,基建,进口)扩展为五件套(国家安全保障,符合当地法律的政府稳定保障)。
“知乎用户”答:从RCEP到卖给澳洲核潜艇开始,东南亚事实上已经被美国正式抛弃了,默认这是中国菜园了,几个重要东南亚国家已经早就表态过了,我也说过东南亚国家说“中美之间不站队”事实上就是一种站队,这是一种外交话术,还是那个比方,你与你们公司总经理说“总经理,你与副总经理之间我不站队,我不表态,你们俩斗争别伤到我就行”,那么你们总经理难道认为你没表态吗?这一把手当的好窝囊。最近美国战略智库其实流行的是“精准脱钩”,就是科技技术军事方面依然脱钩,依然敌视,但贸易与气候方面不能脱钩,那就玩脱了,但话说回来,日韩与中国的经贸加深你管的了不?管不了怎么在技术上脱钩呢?你能阻止你的公司投资中国吗?不能!你能改变你的公司研发在美生产在中的现状吗?不能!你能改变中期选举被共和党暴打吗?不能……那到底怎么脱钩呢?这个时候需要召唤“微操大师”常凯申了。“优势在我”!
“入不忘兮”答:这份报告按计划本来去年夏天就要公布了,只不过因为乌克兰危机,一直拖到了现在。这几天恰逢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问印太地区,顺便强调了一下美国对该地区的重视。全文共19页,我把全文都看完了,给大家整理了一下。1、美国属实是太不要脸了。美国开篇就说自己是个印太大国。并且直言不讳说自己一定要在印太区域加强存在,以保护美国利益,会关注这里的每一个角落。印度:说好的印度洋是印度的洋呢?并且说亚洲对美国很重要,冷战结束以后,我们本来想走来着,但想了一下最终还是没走。阿富汗前政府:那你倒是别走啊!不管是小布什、奥巴马,甚至是特朗普都觉得亚洲很重要。亚洲有多重要呢?小布什时期就加强了与中国、日本以及印度的联系。当然这里完全没有提到中国台湾省。文末结尾的时候也又一次强调:2020年代,美国在印太地区的作用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有效与持久。阿富汗前政府又一次MMP:那你倒是别走啊!拜登还说美国会在2023年后,在低碳与清洁能源领域加强与印太各国的投资与合作。问题在于,摆明了除非川普自己嗝屁,不然2024年,拜登一定会被卷土重来的川普扫地出门。而川普对低碳环保那是相当的不感兴趣,丝毫没兴趣。这不是我泼冷水,白宫自己都说了,他们的政策与资源需要得到两党的支持。川普:拜登,请你用你的屁屁想一想,我可能支持你吗?提到气候问题,拜登强调会敦促中国,当然这属实有点哄堂大孝了。拜登连自己的蹿稀问题都管不住,还指望管中国。白宫还说美国会帮助各国共同解决新冠,让其结束。吓得我连夜查了一下谁是第一名。美国这波操作属实是全班倒数第一辅导全班倒数第二做作业了。美国印度就是蓝星的一对卧龙凤雏。面对新冠问题,美国管好自己就是对地球最大的贡献了。2、美国承认无法独自在印太对抗中国。美国为了对抗中国,打算把欧盟与北约也拉进印太区域。深得英国搅屎棍法真传了可以说。法国、德国疯狂MMP:你老美与英国这几天疯狂在乌克兰拱火的事还没完呢,还想忽悠我们去搞中国?屎拜登!你美国与俄罗斯自己就是邻国,你这么想打,倒是自己打啊!别来欧洲拱火啊!并且美国还准备让澳大利亚、日本、印度这三个国家作为“马前卒”,疯狂恶心中国。不出意外,在美国的支持下,印度又要在中印边境上作妖了。3、美国的朋友与对手。铁杆盟友:美国认为自己的铁杆盟友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菲律宾与泰国。这个排名应该是有先后顺序的。这里面没有新加坡(对美国来说,地位甚至比印度、马来都要低),没有中国台湾省,也没有越南、印度。不过有菲律宾,当然……美国似乎想撺掇澳日韩菲泰这5个国家与美国一起搞一个6国“亚洲小北约”。但显然,美国自己也知道日韩尿不进一个壶里。针对这5个铁杆盟友,美国说会支持他们捍卫公民权利与国家主权。韩国、日本:我信了你的鬼话。美国还说自己会加快向澳大利亚交付核潜艇,也不知道法国人看了心里是什么滋味。对于印度,未来美国会与日本共同扶持印度,以对抗中国。对美国来说,印度在美国的地位,仅次于澳日韩菲泰……属于老六了。美国对印度的定为就是打手;对手:中国、朝鲜(民主党与共和党不同,民主党对朝鲜充满敌意)、特朗普(不止一次地强调了气候问题的重要性,这与川普一言不合就退了《巴黎气候协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缅甸(美国试图颠覆缅甸军政府统治,继续用所谓美式民主祸害缅甸)4、针对中国。美国不会再尝试颠覆中国,也不会将与中国之间的冲突演变为战争,针对气候问题、伊朗及朝鲜核问题还是会与中国合作。但针对东海、南海问题、中印边界问题,还是会继续搞破坏,并且会把战场拓展到太空战、网络战、科技战;并多次暗示印太各国的5G要排除华为(建立一个安全的、可信赖的5G/通信网络)针对台湾问题:美国会遵守“一个中国”政策,遵循《台湾关系法》、三个联合公报与“六项保证”。5、颜色革命。拜登明确了,他们还是会投入巨资去扶持“民主团体”、“记者”、NGO等民间团体。也会利用“腐败”问题颠覆他国政权(持续至今的中东颜色革命,起源就是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国的“腐败”问题)也会利用留学教育的机会进行洗脑。6、其它。美国还说要维护印太区域的海洋可持续发展,以及合法利用海洋资源。不知道家里的日本狗他还管不管了?
“褚斯时”答:说说关于台湾的态度变化:2019年美国国防部版本中明确提到了“Our partnership is vital given China's continued pressure campaign against Taiwan.”这里明确把China与Taiwan当成了两个主体在讨论。而在此前甚至提到"The salience of defense engagements has increased as the PLA continues to prepare for contingencies in the Taiwan Strait to deter, and if necessary, compel Taiwan to abandon moves toward independence."说要武力保护台湾因为他们的独立进程会被PLA威胁。而反观2022年白宫版,在说完美国承诺维持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后,赶紧补了一句"As we do so, our approach remains consistent with our One China policy and our longstanding commitments under the Taiwan Relations Act, the Three Joint Communiqués, and the Six Assurances."说既遵守一个中国原则与三个中美公报,又继续台湾关系法的承诺,在气势上已经明确弱下来了。而在这句as we do so前面说的是什么?前面不再是说自己支持台湾寻求独立,而是要"ensure an environment in which Taiwan's future is determined peaceful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wishes and best interests of Taiwan's people,"确保一个和平解决台湾未来的环境,并且照顾到台湾人民的美好愿景与切身利益。这如果把台湾人民换成海峡两岸同胞,已经可以当作我们这边的通稿了吧?刚出的白宫版从没有把大陆统称为China,而是一直说我们是PRC。这种措辞的细微变化,很难不认为是白宫在试图避免冒犯一个中国原则。这波基本可以确定他美爹是怂了,就是不知道下次再出《印太战略报告》的时候还有没有台湾的份儿了。
“讲故事的人”答:“Nothing new”,借用睡王的话,毫无新意。全文还挺长,19页共分为5个章节,但中心意思就一个“阻止中国的崛起”。不细讲了,内容与近十几年的印太战略大同小异。但咱们来掰手指头算一下有几个人支持:东北亚:棒子:中国连续十几年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其贸易总量比美日加在一起还要多,你要棒子一边倒反我,可能吗?这次在冬奥会上的表态就是一个例子。小鬼子:中国连续14年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两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合了。小鬼子一直以来就是“政冷经热”。考虑到美帝绳子牵的够紧+经济实力强劲+日本周边缺少友邦带来的安全感缺失,小鬼子会出力,但其自卫队缺乏军工体系,力量与PLA相比相去甚远。WW:WW可以说是跳的最欢的,这次联合声明多次提到它了。其内部政治明显受到华府影响,而且这个印太报告最核心的一项就是避免ww被收复。东南亚:东盟的智囊—新加坡早已经明确表态,它不会站边。这当然是最明智的做法。现在美帝的牌打的这么直白,无非就是拉拢小弟来制造是非。搞出一些冲突。要拉拢,那你得花钱。不得不说,兔子在这方面可比白头鹰大方多了。中国去年完成20亿剂疫苗出口,全球使用的疫苗中,每两支就有一支是“中国制造”。而且我们出口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东南亚、拉丁美洲与非洲。柬埔寨90%的疫苗来自中国,印尼大部分疫苗也是来自中国,越南是接受最大的疫苗援助来自中国。基本可以确定,中国的疫苗在东盟的覆盖率绝对是最高的。还有无偿援助,拜登与东盟开会时候提出援助1亿美元以加强与东盟的联系。中国东盟30周年直接宣布向东盟无偿援助15亿美元+1.5亿剂疫苗。其他的就不说了,只要不是傻子谁都知道怎么选。澳洲:三千万人口的农业国,拿什么拼啊?印度:阿三作为组织最大的参与者之一,上层有树立一个外部敌人来宣传民族主义,以此凝聚大众,拉拢选票的需求。但是阿三可精着呢,从来都是不选边站队。加入Quad,阿三的考虑无非是看美帝能不能给点好处,真到了让它出力的时候,对不起干不了。口头上为美帝服务没问题,但要让它成为两个巨人之间决斗的炮灰,它可没有那么傻。这次声明中没有提到俄\乌\冲\突也是有印度的因素,它不想得罪毛熊,毕竟它的军事装备中三分之二来自毛熊。所以可以看到,只有WW抢着去送(这里面蓝、绿都是一致的,没一个好东西),澳、日比较卖力,印、韩是出工不出力。最近几年,布林肯、谢尔曼、奥斯汀与哈里斯都曾前往东盟,以动摇像猴子这样的,帮助美国来挑衅,但都空手而归。现在局势都看的比较明白,中立是最好选择。声明指出:“我们认识到我们改变中国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试图塑造围绕中国的战略环境”。这话说的很明白,不可能用军事、经济等手段迫使我兔屈服,因此它会努力塑造“围绕中国的战略环境”。我试着理解一下:那就是利用媒体抹黑+外交手段+低烈度军事冲突+胁迫小国挑衅(类似立/陶/宛)等非战争手段来塑造有利于美帝的环境态势,为自己的行为创造道义上的支持。大家可以看到,在这些领域美帝都是冠军与高手,虽然不足以改变/中国/整体的发展态势,但是类似立/陶/宛这样非常恶心人。整个声明看下来感觉比较虚,在遣词造句方面感觉也是没有中俄联合声明强硬,其中提到China有5次,而east China sea,south China sea就占了两个。相比前面中俄10次点名美帝,它这份声明底气不足。这也容易理解,都等着美帝出力呢,各怀鬼胎,不可能高度一致。当前这局势,更像战国时代七雄争霸,合纵连横接连上演。
“弗兰肯的坏游戏”答:我觉得美国还是没有琢磨明白。社会科学是一项很复杂的学科,时至今日,好像美国还是有不少人觉得,只要自己花点儿钱让一些二鬼子振臂一呼,其他人就都会箪食壶浆以迎自由主义。他们可能想不明白,自由主义不好么?资本主义不好么?你看我们搞得多好!你们为什么不学?!美国当初作为英国的殖民地,自觉受到了压迫,闹独立,使得在美的大农场主大奴隶主得到了解放,便觉得自由是个好东西,心心念念的将这个词写得到处都是。然而实际上不同国家的经历不同,感受也是千差万别。国家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有着不计其数的利益团体。期间的合纵连横,可能就连美国自己都理不清自己的。然而秉持着自由主义建立起来的美国,却觉得这东西就像是奥特曼发的波,只要双手一划,就能够指哪儿打哪儿。这确实是有些贻笑大方了。我想起了我亲戚家的某个小侄子,年龄不大,任性,刚刚喜欢上某部动画片,逮谁就抓着推荐,你不看他就闹脾气,哭闹。他还不理解这么好看的东西怎么别人不看。中国在这里面其实算个特例,工业化进程虽然起步晚,但社会哲学思想方面却在几千年里保持着相当高的水平,即使是马列思想到了东方,也要因地制宜,逐渐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融合。放眼全球,这种情况大概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所以美国或许可以利用自己先进的科技,发达的经济,武装起来的自由主义,向全世界相对脆弱单薄的社会体系进行推销,通过一系列的狂轰滥炸,让部分小国晕头转向,从而接受自由主义的改造。但在中国,这理所当然会吃瘪。因为中国人搞不明白,你一个连自己都说不清楚的玩意儿,怎么能保证让我们的日子过得更好?你口口声声的自由民主,与中国几千年来的华夷之辨,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吗?你的平等博爱,为何保障不了穷苦人的生活?美国解释不清楚,它也不敢解释。忽悠中国失败,它自然会想着要忽悠一下周边的人。“别人都信了,就你不信!一定是你的错!”“别人都接受了,就你太固执!”这都是已经讲不出道理的人才会说的话。
“Lemon.H”答:首先,报告明确了台湾不是美国的盟友:然后,向中国政府疯狂暗示美国只是口嗨一下请万万不要当真:唯一有点价值的信息在最后的“Action Plan”里,那就是要马上再搞一个TPP:莫名其妙的是说要帮日本与韩国推进女权:这破玩意儿连给我学生当阅读材料的价值都没有,写得没营养。
“知乎用户”答:高华与公知的行动纲领发布了,接下来这些货就要按着这个行动纲领继续努力了。包括且不限于以下几点:1.挑拨中国与报告中的国家的关系;2.报告中的美国的亚太地区的盟友接下来会迎来一大波尬吹,包括澳大利亚,日本,印度,韩国。最近某立疯狂的输出垃圾信息基本上证明了这一点。
“大蓝先生”答:中心思想:印太是印太人的印太,也是美国的印太,归根到底是美国的印太。印太人说的都不算数,我美国才是印太的话事人。展开说就是:1,要遏制中国,但是要用新手段。争取让中国成为美国砧板上的肥羊。即使没法变成可宰杀的肥羊,至少也要让中国年年贡献羊毛给美国。美国现在如果要亲自下场颠覆中国成本太高,接下来应该会通过国际话语权与思想渗透来隐性影响中国,让中国乖乖成为肥羊。相信“美国不会颠覆中国”的朋友们就别犯傻了,狗能改得了吃屎?颠覆不一定非要暴力革命,只要能在思想上阉割中国人,让中国乖乖被割羊毛,这就是很成功的颠覆了。美国《2021年战略竞争法案》拨款3亿美元抹黑中国、拨款1亿美元资助反华媒体、拨款1000万美元支持疆独港独、拨款7500万美元反制一带一路。这个法案的拨款至少会持续5年,每年都会有这么多拨款。2,给印度画个大饼。让它去怼中国。美国已经迫不及待希望看到中印28亿人开战的场景了。印度国内的问题现在很大,14亿人口的生产力无从释放,反而变成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印度有动力去给这14亿人找点事干。这时候美国来点儿挑拨离间,跟印度的上层政客们一拍即合。中印如果打起来,毫无疑问美国是最大得利者——中印两国都有辽阔的国土作为战略缓冲,还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一旦打起来,一个世纪都打不完。美国的地位至少在未来两百年都将稳如泰山。所以美国也有足够的动力去破坏中印关系,绝对不能让中印联合起来,哪怕不联合,只是各自独立和平发展,也不可以!问题在于,印度向来都是老滑头。搞到最后还真不知道是拜登忽悠魔笛,还是魔笛忽悠拜登。3,小弟们要团结在美国周围,随时听从调遣。要感谢美国的不杀之恩,量小弟之物力结美国之欢心。这个就不值一提了。美国的最忠心小弟都主动把睾丸送给美国握着把玩了,随时可以捏一下让小弟们痛并快乐着,日韩澳都是这样。美国的小算盘打得啪啪响,能不能顺心如意就天知道了。
“卧牛”答:不怕美国针对中国,就怕美国针对中国的利益攸关方,这也是我当初担心的事,毕竟中国抵抗力强,不代表中国周边国家也强。这个战略报告事实上是美国承认中国是平起平坐的战略竞争对手,同时也再次宣誓其从全球帝国退化回海权帝国。印太战略眼熟不?当然眼熟了,一百年前大英帝国的老海权战略了,同样还有长期以来的英日同盟。你不杀伯仁,伯仁却因你而死。中国已经接近整合了整合大东亚地区产业链,就算你不想干涉别国内政,美国介入也逼的中国必须与大东亚地区进一步深化政治军事合作。民主自由这一套显然不好使了,以海权陆权为基础的地缘博弈作为战略主要方向,新的意识形态动员需要上马,比如重把亨廷顿的书翻出来。但我比较怀疑美国现在的执行力,乌克兰打或不打已经不重要了,起码欧洲盟友都在冷眼旁观。真围着世界工厂打,美国又有多少实惠分给盟友换取支持。这个悲剧就在于美国越逼中国,全球化越崩溃,美元霸权就越容易崩溃。毕竟当代美元的真实锚定物是人民币,没有以中国为核心的大东亚产业链提供工业品与吸收美元,美国国内通胀早崩了。
“知乎用户”答:美国的印太战略说白了就是两点:1、建立美日印澳为主的四国轴心,来遏制中国在亚洲的势力扩张。其实就是说,美国支持日本、印度与中国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美国与澳大利亚在背后给与信息与信心支持。2、美国的真正防线是美英澳的AUKUS联盟,这个联盟欢迎其他西方国家介入,包括加拿大、德国、法国。其他的经济、外交策略都存在内部政治变数,是不稳定的。可以认为,这个印太战略的核心,是“鼓励”亚洲反华国家“自己解决问题”,因此可以预料,韩国、菲律宾与印尼将是美国下一步外交的重要方向。并不奇怪,而且破局关键也早就明牌,所以就等着看大家对子了。
“泉州网”答:特别是日本与韩国。我们将继续通过三方渠道在朝鲜问题上密切合作。除安全问题外,我们还将在区域发展与基础设施、关键技术与供应链问题以及妇女领导力与赋权方面共同努力。我们将越来越多地寻求在三边背景下协调我们的区域战略。鼓动日韩女拳。美国果然是狗改不了吃屎,自家狗窝都要霍霍,杀良充功居然能这么明目张胆。
“忙碌生活”答:这篇报告洋洋洒洒写了19页,满满的民主自由普世价值。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抗中保美’!
“笑笑而已”答:美国这是在发动员令,动员自己的小喽罗往上冲,无所谓的事情,现在就是打明牌了,不像以前各种装,正好,最近还有那个乌克兰,看能打起来不,要是打不起来,美国的信用又要低一大块,毕竟,各种马上就要打起来的说法,说了多少次啊,哄傻子也不能这么哄啊,这回那些说中美会很快解决问题的声音不多了吧?要造核武器啊,毕竟美国的反导武器那么先进。
“西风漫卷”答:老和尚打梆梆——还是老一套。另外拜登政府现在就许了2023年以后又要拉大群的愿,有问过懂王的意思吗?现在都这么自信了吗?
“知乎用户”答:低情商:这说明脑子是个好东西;高情商:通顿马库特出动!逮捕质疑大统领的!
“无敌太寂寞”答:美国连今年的军费预算都还没发下来呢,用临时预算顶着。拖了四五个月了都。
“悲伤的小番茄”答:安心,老祖宗都替我们想好了。中国未来会有两个重要地缘板块,也是两个抓手,一个是中亚,一个是东南亚。中亚的核心是新疆,东南亚的核心是南海。只要美国不敢进攻新疆或者拿下南海的制海权,美国说的话都可以等于放屁,就这么简单。
“持续低智熵”答:最有价值的内容就是能让你鳖明正言顺地干一些原本都不敢想的友邦惊诧的事情,拜登非要出一对三让你过牌你就说要不要吧!
“战斗力旺盛的勃爵”答:报告虽然相比19年国防部那份怂了不少,但终归可以看出稀宗还是很努力的在展现自己遏制中国,不让中国在自己任期内超越美国的努力(让小弟们去对抗与恶心中国)。只是,我有一个疑问,现在已经是2022年了,万一24年懂王与共和党卷土重来,小弟们按稀宗说的做了,懂王却改弦更张通通推倒,不知道稀宗打算怎么办?而且,美国现在的经济形势是这个样子,稀宗真的有推动这些规划的能力吗?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话,我想小弟们多半都会三心二意吧!
“Rodmanmon”答:能力起来后,给邻居老太太帮忙谈房租是远远不够了,得把别的街区想进来指手画脚的混混赶跑,维持良好的街区环境才行。
“泥煤的”答:你倒是给钱给印太这一圈的小弟啊…光喊
“摇摆边缘”答:对现在的美国来说,忠诚不觉得就是绝对不忠诚。老大当成这个样子真是令人唏嘘。
“匿名用户”答:怂了一点,但又没完全怂。
“西陆网”:《美国对华强行打这张牌,犯下一个致命的战略错误》
现代大国竞争的底层逻辑已经变了,以前是地缘势力范围的竞争,如今是产业体系与供应链的竞争。美国在对华竞争中犯下的最严重的错误就是企图用地缘手段解决产业问题,进而强行缔造一个具有排他性质的产业经济势力范围。在西方的政治逻辑中,大国崛起势必然伴随着势力范围的扩张。这种扩张具有严格的军事性与较强的排他性,即通过暴力手段控制某处地区,并在一般情况下不容许其他大国插手,关键在于:大国扩张势力范围的出发点是为了谋求利益的最大化,如果有别的大国加入进来,就不符合这个原则了。正是因为如此,大国势力范围扩张的结果,往往是血腥又残酷的战争,且战争的性质有两种。一种是针对所谋求的势力范围内国家的战争,另一种是针对所谋求的势力范围内其他大国的战争殖民时代的所有大国战争,归根结底,都是争夺势力范围的锅,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西方学者不厌其烦的鼓吹修昔底德陷阱的原因,在他们看来,咱们崛起同样会搞势力范围扩张那一套,而眼下的西太平洋地区,又是美国的传统势力范围带,所以中美迟早会迎头相撞!这就属于典型的井底之蛙了!以史为鉴没错,但不顾时代变迁,强行套入固定的角色生搬硬凑,得出来的东西只会是不伦不类。当然,如果战争没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又或者是很多大国的势力范围带互相交织重合了,就会出现类似于清末和平瓜分中国的情况。但这些都是暂时,后来的一战与二战相继证明了,只要大国竞争的核心仍然是势力范围的争夺,那么具有暴力性与排他性的大规模战争一定会爆发!除了军事性与排他性,势力范围的扩张还呈现出另一个特点:地缘性!即大国的势力范围扩张通常是由其地缘政治基础决定的,因而又被称之为地缘势力范围扩张。简单点来说,在列强争霸的时代,大国在崛起后的首要势力范围扩张方向,多是从自己身边开始由近到远。造成该特性的原因有两点:第一、战略投送能力有限,距离越远,投送力与控制力越弱。第二、扩张势力范围的本质是为了攫取更丰厚的经济利益,扩张的势力范围区域里本土越近,衔接越高效,攫取的经济利益价值也就越大化。相反,距离越远的话,运输成本与低下的衔接效率,会阐释掉一大部分利益。有人会说欧洲是个例外,他们舍近求远,把势力范围都划到离他们本土十万八千里的美洲与南亚去了。实则不然!欧洲列强崛起之初,也是就近扩张,英国金雀花王朝强大后,将大半个法国的领土都收入囊中;拿破仑帝国时期,从英吉利海峡打到俄罗斯境内。只不过打着打着庙里的神仙越来越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况越来越常见,大家不敢玩得太过火了,干脆就跑到美洲重新玩经营游戏。而在列强并不多的美洲地区与亚洲地区,大国们在搞势力范围扩张时,均严格恪守着地理位置上由近及远的原则。美国先打败离他最近的墨西哥,确立起在北美大陆南部的霸权;接着再打败西班牙,获得在中美洲地区的霸权;然后再经过中美洲向南美洲继续扩张,最终才实现门罗主义中“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的政治野望。日本路线也差不多。甲午战争打败中国,攫取地理位置离他更近的朝鲜半岛与台湾列岛的控制权;日俄战争打败沙俄,进一步把势力范围扩张到中国东北。1937年后,一边由中国东北向中国北部与南部扩张,另一边则由台湾列岛向附近的菲律宾群岛扩张,最后登陆中南半岛。以地缘势力范围扩张为核心的大国竞争,维持了数百年,直到二战结束后这种局面终于迎来颠覆性的转变。首先,二战促使世界大国竞争格局由多强并立转向两强争霸,美苏两国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激烈的竞争,这也就意味着大国们需要保护的势力范围边界从局部地区升级到全球,治理成本与负担急剧增加。其次,西方传统的地缘政治理论说白了是以空间换时间,举个例子,美国与东亚的地理位置距离太远,依托本土调度力量的话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那倒不如经太平洋上的第三大群岛的投射将东亚连成一体,再把它纳入到己方的势力范围内,这样美军调动起来就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战略导弹等精确制导武器的出现,地理上的空间感相对愈发薄弱,传统地缘政治学说的底层结构已经被动摇了。最后,在地缘势力范围扩张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军事效果,遭到空前弱化!列强争霸的时代,军事力量,既是推进地缘势力范围扩张的驱动力,又是维持地缘势力范围的保护伞。到二战后,一方面开战的成本越来越高了,这里说的开战成本包括以下两点:一是大国与大国间的开战成本越来越高,因为有互相毁灭的核武器;二是大国与小国间的开战成本越来越高,越南战争拖垮了美国经济,幸好后面有信息产业革命回血,但苏联运气就没有那么顺了,一波阿富汗战争,直接奏响葬礼进行曲。即使到21世纪具有一边倒碾压性质的阿富汗战争与伊拉克战争,也烧掉了美国不少的钱。一枚战斧巡航导弹的单价120万美元;一枚精确制导炮弹的单价80万美元;一架B2隐身战斗机的单价22亿美元!还有人员津贴、零部件损耗、燃料补给等等其他费用,现代战争真做到了比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还要夸张的地步。另一方面是人口与技术的大爆炸!这是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从图上能够明显看出,冷战时期,世界人口增长了近30亿,比过去两百年时间都多。人口的多少与技术的先进程度决定着治理成本的大小。以前人口少,信息与交通技术又不发达的时候,军事是治理成本最小,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几艘战列舰往港口那么一摆,几百名作战人员一上岸,就能控制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二战后人口大爆炸又碰上技术大爆炸,信息传播的速度快了,交通往来更方便了,谁都不想做谁的奴隶,抄起家伙就闹起义,兵源根本不是问题,军事治理的把戏自然玩不转了,否则美国不会推动殖民体系的瓦解,而是自己继承英国的衣钵。彭德怀元帅那句名言是怎么说的来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战争不能轻易打,军事治理手段又要不得,那怎么办?拼内力呗,谁能挺到最后谁就是赢家。而挺到最后的重点在于:比对手更小的内部矛盾!那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内部矛盾更小呢?两个字:经济!因为经济问题是所有社会问题的根源,经济搞好了,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一切大问题都是小问题。经济搞不好,各种社会矛盾就会滋生凸显,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兴起后,一个小小的矛盾操作得当,分分钟像蝴蝶效应那样汇成一股飓风,进而引起国家的动荡。除此之外,二战后的人口大爆炸,也成倍增加了经济下行时的社会矛盾。美国之所以能战胜苏联,正是靠相对合理的产业分工,让美系成员国在保持人口高增长的同时日子过得都不错,所以社会矛盾就相对较少。而苏联到后期仍执着于列强争霸的那一套东西:即以军事暴力手段维持对势力范围的绝对统治。这么做既搞得一众盟友离心离德,又忽视了经济的发展导致社会问题越来越多,于是本国内部的矛盾与本阵营内部的矛盾互相交织堆叠,再加上外部势力的精准渗透,不输才怪。冷战结束后,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一体化终于得以实现——美国的科技与资本、中国的劳动力与重工业体系,中东与俄罗斯的油气资源、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东南亚的橡胶资源、日本与欧洲的零部件……等等,各国根据自身的优势资源禀赋参与到同一种工序流程里。而在这个过程中,大国核心竞争力的底层逻辑,也从地缘势力范围的竞争悄然转变成产业体系与供应链的竞争。换句话讲,谁能让更多的小伙伴过上幸福的生活,谁才是最后的赢家,以前那种谁拳头大谁小弟多就能做老大的日子,已经过时了。相较于地缘势力范围的扩张,产业体系与供应链竞争最大的不同点是,前者讲究零与博弈的排他性,后者讲究多赢、兼容。大家互相开放,不同的环节谁做的最好,就用谁的产品,这样成本低了,性价比高了,钱自然越赚越多,过去四十年全球经济一片繁荣的秘籍就在这。而美国从TPP到印太经济框架,他们现在做的是用地缘手段解决产业问题,即用他所谓的地缘势力范围强行缔造一个具有排他性质的产业经济势力范围,这其实是本末倒置的。有些人可能不太理解这段话,换个说法:美国认为,日本与韩国是他的传统小弟,所以它要求日韩需要跟中国进行产业切割;而东南亚那一块虽然不全是它的小弟,但它觉得自己拳头足够大,能用暴力手段“说服”那些国家与中国做产业切割。可能吗?除了日本出于某种野心有类似的想法,韩国与东盟都不愿意这么做,因为一旦他们与中国的产业切割开来,经济必然雪崩。所以你看到,各国在面对美国打出印太经济框架这张以地缘强权划分产业势力范围的牌时,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直言不与中国做生意将付出很大的代价;马来西亚的实际掌舵人马哈蒂尔说印太经济框架是政治性框架,把中国排除在外是错误的;甚至就连小弟韩国也在会晤第一时间向中国通报具体情况并称将继续与中方加强合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黑社会那套打打杀杀抢地盘的东西,倘若美国仍抱残守缺着殖民时代的恶臭思想,下一个被扫入历史垃圾堆的一定是他!
七、结论:从双边到周边再到全球的超级双强对决
李家胜:《美国“印太战略”与地区两极化》
摘要:中国权力增长与美国维持霸权之间的互动是印太地区秩序转型的主要推动力。美国“印太战略”是维护美国霸权、应对中国崛起的又一个连续性的战略,其目的在于继续维护美国的优势地位。随着“印太战略”的实体化与中国崛起的进程,印太地区格局可能会愈加两极化,地区秩序也会发生缓慢转型……应对“印太战略”,中国应从全球与地区层次区分与美竞争的议题领域,在东亚地区采取更为积极的对外政策,为地区国家提供主导价值观、国际规范与制度安排,从而塑造中国崛起的地区基本盘。结语:中美两国实力对比的变化导致印太地区格局发生转变,中国快速崛起与美国推进“印太战略”加速了格局的转变与秩序的转型。“印太战略”是美国推出的又一个维护霸权优势的、具有内在连续性的战略……应对“印太战略”,中国需要从价值观、国际规范、国际制度等各领域给亚太尤其是东亚地区提供更多公共产品,积极塑造地区环境,夯实中国崛起的基本盘……地区内众多中小国家将被中美竞争的加剧而分化重组,现有的安全与经济“二元格局”可能演变为安全与经济一体的两极格局……中国应顺势而为并有所作为。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