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脊梁
文/莫易
相信有很多人看到过上面这张照片,也熟悉照片中的人物——中国氢弹之父邓稼先、许鹿希夫妇和物理学家杨振宁。
只是,又有多少人发现照片中笑容满面的邓稼先,在他的嘴角残留着的未干的血迹?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怀宁,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先后任教于昆明市文正中学、培文中学、北京大学物理系。1948年10月赴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深造,毕业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8月29日,他怀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毅然回国并进入中国科学院,先后任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数理化学部副学术秘书。
1958年的一天,邓稼先正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上班,钱三强突然跑来找他:“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你要不要参与?”
一听是为国家做事,邓稼先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钱三强提醒他:“这个任务属于秘密行动,工作内容需要严格保密。一旦开始,你不但需要放弃现在的身份和姓名,还需要与家人分开。”
当得知自己将要参与原子弹相关工作时,邓稼先的心里非常兴奋,但一想到要与新婚不久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分离,心里又十分不安,他实在不知道该如何跟妻子来道别。
看到下班回来的丈夫一幅心事重重的样子,妻子许鹿希便问他:“单位有什么事吗?”他说:“我要调动工作了。”
“要调到哪儿去?”
“不能说。”
“去做什么工作?”
“不能说。”
“邮件联系吧。”
“不能联系!”
空气瞬间凝固,只有四目相对。
沉默了好一会儿,邓稼先开口了:“我的生命,就交给将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也值得!”
许鹿希凭借医学博士的敏锐,预感到丈夫要去干惊天动地的大事,她强忍着夺眶而出的泪水,说出了心里不愿意但又不得不说的那句话:“你去吧,我支持你!”
此番对话之后,在许鹿希和孩子的世界,邓稼先“人间蒸发”。
"人间蒸发"的邓稼先,进入了第二机械工业部刚刚成立的核武器研究所。他带领着28名刚刚跨出校门的大学生,在一片高粱地上开启了中国的核事业。
没有房子,他带着大家一起盖;没有教材,他就自己翻译和撰写;没有数据,他就自己带人计算。
在当时连生存都困难的中国大西北,他们硬是凭着坚强的毅力,建成了一座原子弹教学模型厅;在没有任何电子设备的条件下,他们硬是凭借几十把算盘,完成了中子物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和状态方程的数据计算。
一样样困难被克服,一道道难题被攻克。经过3年的努力,邓稼先和他的团队终于叩开了原子弹理论设计的大门。
1962年9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诞生;1963年原子弹总体设计完成,39岁的邓稼先在这份历史性的文件上庄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姓名;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令中国欢欣鼓舞,令世界震惊不已。
此后不久,邓稼先又带着他的团队,一头钻进了氢弹的研发。
氢弹与原子弹相比,技术更为复杂,工程更为浩大。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从此,整个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
因为,从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在当时经济和技术条件都堪称先进的美、苏、英、法,分别用了七年零四个月、四年、四年零七个月、八年零六个月。
而当时经济技术皆为落后的中国,却仅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
在这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里,邓稼先和他的团队付出了怎样的精力和心血,可想而知。
随着两弹相继成功爆炸,中国的国际地位由微不足道迅速上升到举足轻重。
这其中,邓稼先和所有两弹功勋们功不可没。
虽然国家已经成功拥有核武器,但邓稼先并未停止工作。
在1979年的一次新型核试验中,由于降落伞的原因,核弹没有在预计时间爆炸,正当在场的工作人员面面相觑时,邓稼先不顾众人的阻拦,只身冲进了辐射核心区,捡起了摔碎的弹片。也就是从这一刻起,他的生命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
邓稼先受到了非常严重的核辐射,被送到医院时,医生惊讶地发现,连他的尿液都已经产生了极强的放射性。这也就说明,他的身体循环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
得知这个结果后,邓稼先什么也没有说,默默地回到了戈壁滩,继续自己的研究工作。
1984年,邓稼先完成了人生最后一次核试验,让中国的核武器进入了第二代发展期。而此时,他的身体已经再也支撑不住了。
由于核辐射的伤害,邓稼先的肝脏严重受损,骨髓也侵入了放射性物质。他全身上下疼痛不止,而且还在出血,需要每隔1小时就打一针镇痛剂。
1986年5月的一天,好友杨振宁从美国专程飞来探望病重住院的邓稼先,他拿出相机,在病房外拍下了上面这张合影。
同年6月,国家公开了邓稼先的身份。此时,他隐姓埋名已经整整28年。
7月29日,邓稼先因全身大出血,抢救无效逝世,年仅62岁。
而这张合影,也就成了邓稼先生前的最后一张照片。
细心的读者一定会发现,照片中62岁的邓稼先,看上去比64岁的杨振宁显得苍老十几岁。
他为什么未老先衰?
因为他把生命中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大西北的戈壁滩,奉献给了祖国的核事业;
因为他在研发核武的攻坚路上常常夜以继日、废寝忘食;
因为他在每次试爆时都身先士卒、亲力亲为,总是把安全让给他人,把危险留给自己;
因为他为祖国的核事业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坚定“对自己的选择终身无悔,假如生命终结之后能够再生,我仍然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而他的临终遗言,也只有祖国——“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正因为他为祖国的核事业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使他的身体状态迅速衰老了十几岁。
也正因为他为祖国的核事业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使中国的核武发展快速推进了十几年。
邓稼先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短暂的一生却为祖国撑起了一片祥和的蓝天,他的名字、精神和功勋,将与祖国和人民永恒。
(文/莫易,来源:红旗文选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