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克勤|遇弱不强比遇强不弱更难:毛主席做人过得硬(续谈)
李克勤(jixuie)题记:敢于碰硬,这是啥意思?一句话,遇强不弱。光遇强不弱,还远远不够,因为遇强不弱的人,不一定遇弱不强,可能会遇到弱者照样也很强势,这就不妥当了。例如,查处违法违纪行为,遇到偷税者,就是要敢于碰硬,这总体上是对的。可是在操作层面,如果绕开大案要案,把一些不太起眼的案例拿出来大做文章,那就有点避实就虚,是不是呢?
1946年8月6日,毛主席在延安与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女士谈“Paper-tiger ”,毛主席坚定地指出: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从一般意义上理解毛主席的这个说法,比较多的是从遇强不弱这个角度看的。实际上,那是不全面的,毛主席的这个论断,落脚点是在人民这里。人民刚开始也许看起来不那么强大,但是,从长计议,最终真正的强者是人民。
那么,在人民处在弱势地位的时候,怎么办呢?
难道可以用欺软怕硬那一套吗?
唯物史观,相信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也就是说,在人民处在弱势地位的时候,就要相信人民,依靠人民,这样人民才会相信你,你也才能最终成为可以战胜任何强大敌人的强者。
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遇弱不强才是带有根本性的选择。
遇强不弱,有时候带有偶然性,因为经常遇到强敌,会暂时躲一躲——打不赢就走。
但是,遇弱不强,就是必然选择,如果当遇到弱势的人民,你不闻不问,甚至还和别人一起去欺压人民,那你就在人民那失去了信誉,人民不相信你了,你的结局就是必然失败。
这还需要证明吗?
01
人们深度怀念毛主席
新华门曾经有标语“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
毛主席逝世后,这条标语换成“毛泽东思想万岁”,这可以理解。
不过后来人们,主要是处在弱势地位的人们,又重新喊出“毛主席万岁”。
这是为什么?
02
打不赢就走,可以理解;但欺压弱者,欺软怕硬是何种人的习惯?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这是毛主席的方法。这要求“遇强不弱”要讲究灵活性。打不赢就走,最终还是为了打赢。
然而,遇弱不强--的灵活性有多大呢?
这是个问题。
历史上何种人总是“吃柿子拣软的捏”?
李克勤后记:遇弱不强在毛泽东文化里的含义在于除暴安良,扶危济困,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于从文化上策划人民当家作主的一整套涉及各方面的制度安排,尤其是培养一批像王进喜、陈永贵、焦裕禄这样的干部,身体力行把好的制度推而行之谓之通。
做到这个程度的难度有多大?毛主席为何要那么做?这是需要深度思考的,需要悟道的。
悟道,方能明白为何毛主席敢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那背后对人民的信任到何种程度?
不悟道,不对唯物史观有起码认识,对毛主席当年的伟大实践,能够认识清楚吗?
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高尚的人,作为一个纯粹的人,作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作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作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主席的伟大程度--对此理解的程度,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去探究。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