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之:忽然想到
今天早上出门,在街上走路,抬头眼前的过街天桥上一个大横幅赫然在目——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宣传,我不觉莞尔一笑,所笑着并非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要求有何不对,而是对那二十四字的核心价值观,纵然我用心牢记多次,然而至今尚不能背诵无误,既然如此,我又该如何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呢?相比于中国古代儒家宣教的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或者礼义廉耻,即使早已不再提及,但是说起孔教的这些核心内容,是不需特别记忆的,我随口就能说出来,而长达二十四字的要求,显得逊色太多了,不能教化于心的口号,又能起何教化的作用呢?
不知这二十四字的核心价值观,还有以前的八荣八耻(长达十六句),当初是怎样从当政部门中出台的。依照中国的行政程例,应该是一个中央单位的处级部门起稿,再经上级一级级的修改审阅,可能最后上报到中央领导审阅、修改或不修改,最后批准发布。因此,最为关键的是起稿部门,能起出什么样的稿子就显得特别重要,在往上一级级的审阅批准的过程中,基本内容一般不会再做颠覆性的修改。可是在例行的审阅报批过后,又有谁能够想到既然向十三亿群众宣传的口号,居然长达二十四字,又有几人能够记得住呢?普通百姓记不住,我想即使是起草人,也不大可能记得清说得全的吧。
这是其一。其二,以前我专门就中国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到底应该是什么,写过一篇文章。但仅就这二十四字开头的“富强”两字,我想作为开头的两字,应是最该容易记住的,但是细品之下,“富强”是一种将来要达到的状态,而这种将来才可能出现的状态,又该如何“外化于行”呢?我百思而不得其解也。同时,又暴露出了今天人们的文化水平是多么地让人忧虑了,再如其中的民主和平等,等于是在同义重复,因为要平等必然要民主,要民主也必然求平等,在此,不再细究。
我更想说的是,中国这些年来,在中文教育上,我们丢失的太多了。中国古代文学浩如烟海,优秀作品群星灿烂,且不说唐宋八大家,一般的秀才,都能出口成章,落笔成文。也不说李杜苏辛,勇莽的武夫也会口占成诗。也不说诸子百家,闲笔小品也是百花齐放。也不说诗经楚辞,宋元说唱、明清小说都能韵婉工诗。虽至文言转向白话,也有如鲁迅郁达夫朱自清们,将从无到有的白话语言一下子达到写作上的顶峰。然而,白话文至今一百年来,我们的语言教育的效果,却日渐不振,现在的文学作品虽然有了庞大的数量,但是有水平者却不多见,先不讲思想和艺术性,单就语言用词的贫乏和单调,不仅不能比于刚兴起时的白话文学水平,更是不及古人的几十分之一。况且文学界如此,又何况官场界呢?
现在的官场,党八股文章始终充斥着主流,言必称一二三的罗列,生机不足,活力不显,官话、套话、空话连篇,纵然有好的思想和政策,也被这八股的程式给扼杀了,白白地使人徒增一种反感。
在教育界,语文课程向来不被重视,学生们从小学到高中,都将本来就该生动活泼的语文教育,也按照从西方引入的标准化格式死板地灌输,即使有活泼的思想和生动的写作,都被标准化的答案给枪毙了。学生们在最黄金的学习时期,有几人能写出令人惊奇的好文章呢?即使有的学生有深刻、激情的思想,能否用丰富准确的文字来表达呢?在这个基础上栽长出来的语文水平,就是社会各界整体性的语言贫乏和词语单调,显示出的就是没有文化了。
教育思想的媚外和体制的弊端,留给学生中文学习的时间不多,而逼迫学生们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以说几乎一半的学习时间和主要的精力,都用在了英语的学习上。英语在中国三十多年来,已经造就了学习上的一种霸权,而中文的学习却到了可有可无的悲惨境地。一个孩子,有的从娘胎中就开始了英语胎教,多数幼儿园搞双语教育,再从小学开始一直到大学毕业,英语都是主要课程,具有一票否决的权力,迫使学生们不得不苦攻英语。即使参加工作后,英语水平的好坏,也能成为决定一个人发展前途如何的一个重要条件。
中文已经衰落,带来祖国的语言文字日渐贫乏和单调,中国人的思想也跟着一步步地走进矮小的灌木丛中,难见参天大树。很多中国人已经不能也不会表达一些深刻的思想,不能也不会表达复杂的情感,不能区别近似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不能娴熟词语丰富的内涵和应该适用的外延。譬如举一例,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七十周年,俄罗斯庆祝的是卫国战争的胜利,中国该庆祝的是抗日战争的胜利,因此有人说提议中国也改成卫国战争。这就是不懂得“抗战”和“卫国”的差别,当时的中国是没有如苏联一样做“卫国”的抵抗于国门边境的,因为日军早已经侵入中国身躯肌理里去了。因为词语的日益贫乏,只好捡拾和篡改古人的牙慧,糟蹋起祖国优秀的文化来了,譬如这些被商业大面积糟蹋的成语:衣衣不舍,一明惊人,天尝地酒,食全食美等等。
没有文化支撑的思想,好思想无奈之下只能被走样,而不能被准确、丰富地表达。因此,一个新的思想,我认为必须要能作出高度的精炼、本质的概括,否则,只能用庸俗式的面面俱到的形式来罗列了。
2015年5月24日 北京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