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友杂谈

“联产承包”就是那把打开潘多拉魔盒的钥匙

作者:老江湖看世界 发布时间:2015-10-27 08:35:15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a60c79efc78c271223faf70eac721689.jpg

        今天,广大的农村哪里还有真的联产承包?早就没有了,有的只是岌岌可危、难以为继的永佃制小农经济。这就是所谓的“农村改革之父”及其继承者们的历史杰作!
有个人走了,被冠以“农村改革之父”。据说是发明和推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功劳好大,可以载入史册了。

  但历史终究是由后人评说的,相信后人比我们聪明,自然会作出科学的结论。但我们当代人也还是有不少困惑,也可以提出来留给后人做参考。这里列举一二。

  1、“联产承包”是个什么概念?最初的联产承包是一个人民公社生产队集体经济劳动管理和分配方式改革的概念,是由集中劳动和统一分配改为承包制,可以将农业生产活动承包到作业组,也可以承包到每个劳动力,后来发展到承包到家庭,然后按照每个作业组或劳动力或家庭的产量多少,由生产队统一计算劳动报酬进行分配。所以,当时的联产承包是“联系产量计算报酬”,是一个集体经济的概念,是生产队集体经济分配方式上的一种改革。如果真是坚持当时这个初衷,也许我国的三农问题就根本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但是,这并不是发明这个概念的人的本来目的,只是一个障眼法的过渡而已。因为毛泽东曾几次反对包产到户,人们印象很深刻。发明个新名词,可以绕开很多麻烦。

  2、后来的发展演变很快证明了这一点。因为“联系产量计算报酬”的集体统一分配的特征很快就消失了,联产承包变成了按人均分土地的分田到户的“大包干”,既不联产,也不承包了。而恰在这时,人民公社集体经济体制被解散了。那么,“联产”即联系产量计算报酬还存在吗? 原来的“承包”还有什么意义?没有了。所以,联产承包的概念很快就被偷换了,变成了分田单干的小农家庭经济。

  3、这还不够,还不算完。因为承包总是两方的事,要有发包方和承包方才能成立。所以,集体的存在,仍然是个威胁,要严加限制。于是,农户的承包期被延长了、长久不变了,土地承包被固化了,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集体对承包关系的调整权就这样被被剥夺了,双层经营变成了家庭一层经营。至此,联产承包最终变成了土地承包,土地承包又变成了永佃制,接下来的是自由化流转、兼并和土地集中。这是中国两千多年来封建社会重复过无数次的由均田制到土地兼并集中的历史再循环,只是现实需要面对的却是资本对小农的剥夺和改造了。

  4、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他们以联产承包为理由,解散了人民公社。要知道,毛泽东的人民公社不仅是解决农业的现代化问题,而且是解决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问题的体制安排。你要解散人民公社,至少要向人们证明人民公社不但不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而且也不能实现农村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只有家庭经济,才是最好的。但是,遗憾的是,我们既没有听到这样的解释,也没有在后来的实践中看到任何一个小农经济的村庄能够实现这些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现实所有的只是农村的衰落。相反,到是那些坚持集体经济的农村,不但完成了农业现代化,而且实现了工业化和城镇化。这说明,用农业适合家庭经营来否定人民公社的整体功能,在逻辑上是一种不对称的关系,是用不对称的局部否定整体和全局,这叫做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而这在道义上又叫做不择手段。

  今天,广大的农村哪里还有真的联产承包?早就没有了,有的只是岌岌可危、难以为继的永佃制小农经济。这就是所谓的“农村改革之父”及其继承者们的历史杰作!他们真的要搞联产承包吗?绝对不是。他们不自欺,只是欺人而已。因为他们很明白自己想要的结果,就是要推翻农村集体经济体制和组织形式,为发展城乡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所以,所谓的联产承包,只不过是他们打开潘多拉魔盒的一把钥匙而已,用完之后,早就被他们自己抛弃了。不明就里的人还在用这面破旗来招摇,岂不令人大倒胃口。

  中国主流搞理论、搞政策、搞宣传的人活得真累,不敢直面现实,回避事物的本质。非说媒是白的,雪是黑的,遮遮掩掩,漏洞百出。明明就是为了颠覆毛泽东的集体化道路,非要说成是改革创新。明明是推行私有化的罪魁祸首,非要冠以“农村改革之父”。明明已经矛盾重重、四面楚歌,非要咬紧牙关、死不认错。为什么?帝国主义的师爷们不答应,因为这一切不过是世行佐利克们早已设计好的改革路径。

  放着现成的毛泽东社会主义金光大道你不走,非要按照世行佐利克们开出的私有化方子亦步亦趋。把这个改开以来历史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特色,再涂抹成红的颜色,难道真的可以永远欺骗下去吗?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