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选》的智慧来源

作者: 明海 日期: 2024-07-05 22:08:01

——“如果要看前途,一定得看历史”
 

一、《毛选》中的智慧从何而来?

  人类的几千年文明,知识在不断地快速增加,但智慧却没有增长多少。如近代西方写的《战争论》,其智慧并没有比中国2500多年前的《孙子兵法》高明;民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其智慧也并没有比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高明多少。

  那近代增长了些什么智慧呢?

  人是一个社会性动物,具有人性善的一面和恶的一面,中国古代以道德来控制人性丑陋的一面,想向内来“驯服”;现代以制度和法律为主来控制人性的丑陋一面,想向外来“驯服”。向内求出现了不少伪君子,向外求使人类的欲望不断膨胀。但现在这个形式所求,人类丑陋的一面还是不断发展。物质增加了,但精神层面没有增加,幸福感没有增加,人类智慧也并没有增加,如何解决这对人性矛盾呢?

  建国初期,毛主席努力平衡着两者。

  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彻底肃清了中华大地上的黑社会土匪强盗。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黑社会土匪强盗一直是无人能除的恶性肿瘤!

  用很短的时间,彻底肃清了中华大地上的一切毒品。

  用很短的时间就彻底肃清了中华大地上的卖淫嫖娼现象。

  用很短的时间就彻底肃清了中华大地上包括赌博高利贷在内的一切不健康现象。

  实行人民民主专政,上下一心搞建设,人民有信仰,人性贪婪的欲望得到很好地控制,引导人善的一面,比如当时以劳动创造来攀比,而如今以商品名牌金钱外貌来攀比,所以需要有大爱有智慧引导才行!

  不仅如此,还有抗美援朝、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印自卫反击战等战争,打击了各种大国敌人来侵犯,打出了民族自信来。

  毛主席的智慧其实已经写在他的书上了,那就是我们熟知的《毛选》。为人民服务是一种智慧,人民战争是一种智慧,不过这期文章我不讲这部著作有哪些智慧,我要讲的是这部著作里面的智慧从何而来。

引用毛主席曾说过的一句话:“知道了从哪里来,就会更清楚地知道到哪里去。”

  我们可以从毛主席曾说过的五句话来看出《毛选》的智慧来源:

  第一句话:“如果要看前途,一定得看历史。”

  第二句话:“我没有什么伟大,就是从老百姓那里学了一点知识而已。”

  第三句话:“我的经验历来如此,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

  第四句话:“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

  第五句话:“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

  把这五句话概括就是:

  1.从历史中吸收智慧

  2.从人民群众中吸收智慧

  3.从调查实践中吸收智慧

  4.从马克思主义吸收智慧

  5.从解决问题的分析总结中而来

《毛选》中的智慧其主要来源就是这五大方面,这期的文章我就来讲讲第一个方面——从历史中吸收智慧!

二、毛主席是如何利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

  大家听说过《御批历代通鉴辑览》这套历史书么?其全书共有一百一十六卷,从伏羲写到明朝,毛主席在19岁就读完了一整套。想想我们的19岁在干什么呢?

  《资治通鉴》我们应该听说过了吧,但有谁能去翻一翻,而据说毛主席读了大概有17遍。如果你找借口说自己很忙,难道有比毛主席经常打仗和管理团队还忙吗?

  我们现在很多青少年沉迷于小说,其实毛主席那时并不是没有流行的小说,鸳鸯蝴蝶派的在当时就很流行,但毛主席的书单里从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书籍。

  喜欢读历史的毛主席,逐渐从中吸收了很多智慧,并善于在现实中借鉴使用。

  举些例子:

  毛主席吸收了李自成的“以弱胜强”之方法,又警惕于他只会流动作战而不懂得建立稳固的根据地,在《关于党内的错误思想》就写到:“应当认识,历史上的黄巢、李闯(李自成)式的流寇主义,已为今日的环境所不许可。”

  在总结十年战争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文中借鉴了古代六大以弱胜强的战役来进行分析:“楚汉成皋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夷陵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等有名的大战,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

  当时在国内与老蒋对比,毛主席处在弱势一方,在国际与日本对比,我们处在弱势一方,要想以弱胜强,这在历史上有很多可以借鉴的智慧。所以在后来写《论持久战》时,毛主席不仅再次列举了上面提到的6大战役,还增加了春秋时期的晋楚城濮之战、楚汉战争时期的韩信破赵之战。这些战役都是扭转乾坤之战,都是善于以弱胜强之战,所以毛主席建议组织要学习这些历史。

  我们还可以从《毛选》中的很多文章可以看出,毛主席是非常善于运用历史中的智慧来解决现实的问题,我再和大家举一个毛主席运用历史打胜仗的例子。

  三五年时,毛主席与队伍被敌人包围逼到了四川安顺场,打算渡过金沙江进入川西,然后北上逃脱敌人的“围剿”。其实鄂豫“围剿”总负责人秘书长早告诉过蒋,毛主席他们可能会渡过金沙江进入川西的可能。但老蒋看过历史呀,认为毛主席他们不可能渡得过去。为什么呢?

  在72年前,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曾就率领一支农民军,同样被打得只剩三四万人,同样在5月份,就是在大渡河被清军给灭了。

  当老蒋得到准确情报证实了毛主席他们会渡河时,这可让他高兴坏了,觉得历史必定会重演,伟人他们将成为“石达开第二”。于是给将领发了电报:“大渡河是太平天国石达开大军覆灭之地。”“希各军师长鼓励所部建立‘殊勋’。”

  有历史学家推测出老蒋当时看了一本《庸庵文续编》,书中就记载了石达开在大渡河被清军歼灭的故事,所以对比了一下觉得伟人他们会是同样的下场。但热爱看历史的毛主席也看过呀,在一师毕业后还做过历史老师呢,对这段历史非常熟悉。

  他认识到石达开的失败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没有和当地的少数民族处理好关系,在被清军包围的同时还被当地一些人偷袭。而毛主席他们吸取了教训,而且刘还和当地的少数民族首领歃血为盟,关系好着呢。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石达开到了那里迟迟没有过河,到达半个月还在犹豫不决。他妻子生了个儿子还打算庆祝三天三夜,但三天还未到,河水暴涨,石达开的处境非常被动。毛主席也吸取了教训,到了那里想办法立刻去渡河。

  而且毛主席还看过另外一本历史书,那就是《读史方舆纪要》,全书接近有300万字,毛主席在青年读书的时就看过了,而且经常和同学进行讨论。这本书记载了一条大铁索桥,对它的来历和地理位置都介绍得很详细,这桥现在就在大渡河上,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泸定桥。

  书中记载泸定桥距离安顺场有一百多公里,毛主席让大家沿那个方向走,日以继夜地赶去那。最后有了“飞夺泸定桥”,逃离了敌人的包围,进行了长征的壮举。

  解放战争时,美苏两大国想让国共“划江而治”,了解历史的毛主席,他从大局出发,如果这样分开了以后争端非常之多,影响稳定和发展,所以他说“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解放战争胜利后“进京赶考”,毛主席告诫大家不做李自成。进京第二年就碰到了一个“关外问题”——东北亚燃起了战火。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介入。

  “关外问题”自隋朝开始,就成为中国政治稳定的“软肋”,历史上多次出现全国性长期战乱,爆发的源头就是来自关外。东北动则中原动,中原乱则全国乱。隋炀帝和唐太宗考虑到东北亚政局对中原政治的影响,但没能力解决,也就曹操解决了山海关一带的乌桓问题。

  对于朝鲜战争,毛主席深知地缘政治,他的视野比隋炀帝、唐太宗和曹操都要广,他把中国的利益安全线不是锁定在山海关,而是朝鲜半岛的三八线,与朝鲜形成唇齿相依的安全共同体,所以力排众议也要出兵朝鲜,还派出长子毛岸英前往,最后和很多志愿者一样牺牲在战场上。

  但英雄们换来了“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同时也打来了建设工业化的援助,也得以安心搞工业化。让一些国家看到中国真正站起来了,从而放弃在“雅尔塔秘密协定”中获得的并为蒋介石承认的在东北利益。苏联也把赤塔到满洲里经哈尔滨最终至大连港这条贯穿苏联远东关键利益线的中东铁路无偿移交中国。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毛选》中的文章,我们也可以随处可见伟人引用历史来指导方针。看历史为了避免重犯历史的错误,但历史的悲剧却一次次地重新上演。毛主席看历史是“以我为用”,不死守旧东西。他曾说过:“读历史是智慧的事。”我们看《毛选》的时候,应该重点看看伟人是如何灵活运用历史去分析事物的。

三、以辩证的态度去看历史

  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姑娘,历史没有真相,读假历史又有什么意思呢?

       伟人曾谈论过二十四史的一段话就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一部二十四史大半是假的,所谓实录之类的也大半是假的。但不能因为大半是假就不去读,那是形而上学。不读靠什么来了解历史?当然不能一切信以为真,尽信书不如无书。完全信书上的历史内容,那是历史唯心论。正确的态度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把颠倒的历史颠倒回来。

  在“持久战”的战略相持阶段,伟人就组织人们去研究历史,对历史非常重视。

  在《组织起来》所总结的建立合作社,也是从历史的规律得来的。几千年的个体经济,这种分散的个体生产,就是封建统治者的经济基础,使农民陷入永远的贫穷中。摆脱这种现状,合作社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毛主席对待历史是以辩证的态度看的,也带有一种很谦虚的态度,在《毛选》的其中一篇文章说过:“学习我们的历史,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

  历史本身就蕴含着很多古人的智慧,每当处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伟人就大力提倡学习历史,正如他说的那句:“如果要看前途,一定得看历史。”

  这就是《毛选》中的智慧来源之一。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电脑版